[優(yōu)]《家春秋》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春秋》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春秋》讀后感1
《家》、《春》、《秋》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為他人感嘆!
這三本書都是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內(nèi)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從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nèi)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事實上這個大家庭里處處充滿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真是個虛偽的大家庭!
因為在這個大家庭里,我也認識了許多人物:怯弱而背貞壓力的覺新;充滿正義感的進步青年覺民、覺慧與張?zhí)N華;敢于抗擊命運的淑英、鳴鳳;花天酒地的克明、馮樂山、克定,還有高老太爺,這些性格與行為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勇于進取、勇于抗爭的覺民、覺慧、蘊華他們都會有完美的未來。就像蘊華所說的,這是一條路,一條充滿了危險與挑戰(zhàn)的路,這路上到處橫著青年們的尸體。如果不搏一搏,堅持著,怎樣會擁有自由、完美的青春呢?這條路,淑英、覺慧自由走過了,走到了上海。
覺民與蘊華攜手走著,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覺新澤經(jīng)過了這條路,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遠遠的繞開了這條路,但他卻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這條路留下了自我的“尸體”——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斗志,這就是一種死亡。
該走的走了,該留下的留下了,殘存下來的高家哀嚎著,有的為舊時代的終結(jié)的害怕;也有為新時代的到來的惶恐。最終高公館散了,可那個時代人再繼續(xù),掙扎著他們的命運,失去的已經(jīng)是永遠的消逝,活著的仍在掙扎。
《家春秋》讀后感2
讀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平淡的語言,卻以書中人物迥異的性格,牽住了讀者的心,而不一樣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絕然不一樣的命運,一本書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的鮮明的代表。書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個家庭卻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和命運。老大覺新,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乖巧、懂事、事事為別人著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著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放下了學業(yè)繼承家業(yè),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感情娶了長輩給選的媳婦,最終他所愛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讀這本書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里發(fā)悶,看完后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氣,為他的隱忍、窩囊,心里不喜歡這個人物,卻又一次次地為他牽掛。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為了自我的感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斗爭著,最終獲得了自我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必須會過去,舊制度必須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一樣的道路。
《家春秋》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不一樣性格的人物內(nèi)心苦苦的掙扎,努力抗爭的迎來了溫暖的春天,懦弱、畏縮的被舊勢力冰凍。
【《家春秋》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春秋的作者是誰簡介07-18
《家春秋》讀后感03-12
家春秋讀后感04-09
家春秋讀后感(精選25篇)02-08
《家春秋》讀后感(6篇)04-20
《家春秋》讀后感6篇03-18
家春秋讀后感2篇04-09
家春秋讀后感6篇04-15
伊索寓言讀后感_讀后感01-10
呼嘯山莊讀后感_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