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后感【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讀后感1
有個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后轉來轉去,祖父在后花園干活兒的時候,她就搗亂,祖父教她念詩,她喊得津津有味,兩個黃鸝鳴翠柳,硬生生被她說成兩個大梨子鳴翠柳!哈哈,和我一樣是小吃貨一枚的她是誰?她就是民國時期的才女,被魯迅先生極力推薦的作家蕭紅。
生于呼蘭河,在人生最后兩年的時光用文字編織了兒時家鄉(xiāng)的夢,她用對生命的熱情譜寫了:她家的院子,呼蘭河小城,祖父,小團圓媳婦兒,有二伯,馮歪嘴子。那是她祖父的園子,在這里,一切都是自然的,無拘無束,有愛著她,慣著她的祖父。我想,此時的小蕭紅一定很快樂。園子以外呢?小城里的人卻一個比一個荒涼,一個比一個無助。那么美好的后花園,那么無助的呼蘭河小城
媽媽見我看時傷心,就說:舊社會的呼蘭河糟蹋人啊,你還是別看了!說也奇怪,蕭紅筆下的人物身世雖凄涼,但透過她火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她一直在找尋希望。
她說: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黃瓜愿意開一朵黃花就開一朵黃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多美好的'文字,她一定特別想念她的祖父,一定特別向往自由。
正如同生活中的我,也喜歡大自然里的無拘無束。一有空閑,便常常跟著爸爸一起侍弄他精心培養(yǎng)的盆景花草,這是菖蒲,那是紫藤,還有梨花、梅花、玉簪花,我樣樣知曉。如果爸爸有了興致,偶爾還能蹭到山上,到小溪抓抓小蝌蚪,看蟋蟀打架的機會,我要是和小蕭紅認識,一定有聊不完的話!不同的是,我們對于得到自由太容易了,而這份自由、快樂,只是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最為美好的一段兒時的回憶,是她如黑夜般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一點亮色。
時代變遷,斗轉星移,新時代的我們不用再經歷呼蘭河小城人們的苦難,封建社會的壓迫。這個暑假與《呼蘭河傳》相遇,給我的成長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憶,我不禁覺得讀書學習是多么幸福的事兒!
《呼蘭河傳》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呼蘭河傳》,《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原名張乃瑩,是民國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寫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東北農村人民閉塞的生活以及日本侵占東北后他們的苦難與斗爭。這本書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初,發(fā)生在一座封閉的小城,呼蘭河城中人們麻木、悲慘的生活。
《呼蘭河傳》中描寫了許多人物,而我最喜歡祖父這個人物,祖父是個身材高大很健壯的人,手里總喜歡拿個長手杖,他非常慈祥,和藹可親,脾氣又好。當他遇到孩子時總是跟孩子們開玩笑,他每次都跟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并且祖父還很會做飯,呼蘭河城中有一口井,不論豬、鴨……掉到井中,祖父都會把他們撈上來,為挨餓的“我”做上一頓美味的佳肴。祖父把他們裹上黃泥,用火一烤,再加點鹽和蔥,香噴噴的大餐就做好了,“我”每次都能吃得飽飽的。每當看到這個情節(jié),使人感到滿滿的親切感,為那沉悶壓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祖父是一個好心人,“我”很愛祖父。
說完了,祖父讓我來說說令我印象最深的小團圓媳婦,團圓媳婦是胡家用八元錢買來的童養(yǎng)媳,她本來梳著兩條大辮子,性格開朗,人又美。十二歲的女孩來到胡家后被殘忍的婆婆虐待,后來她身體越來越差,變得非常脆弱,終于他病倒在床上,可惡的婆婆為了讓她活下來,用了各種歪門邪道的迷信方法,最后她還是奄奄一息的去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萬惡的舊社會多么可惡,多么可悲!女性在舊社會沒有地位,沒有人權。如今我們生活在新社會的陽光下,從小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我感到多么幸運!
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內心是邪惡的,為了自己一時痛快而不惜毀掉別人的一生,但在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人像祖父一樣,他們善良,向世界傳遞著快樂!
《呼蘭河傳》讀后感3
蕭紅,是民國時期一位有學問的女子,也是一位作家。一生坎坷使她飽經風霜,在社會的舊風,人們的愚昧中,她寫下了一部《呼蘭河傳》。
“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蕭紅在一個章節(jié)里這么說,她告訴我們,她童年的快樂時光多半是在祖父的園子里與祖父共同度過的。記得以前在學習《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時,老師曾跟我們講過,在舊社會中,許多人都是“重男輕女”的,蕭紅的父母也是這樣,她的祖母信一種教,自然也不喜歡蕭紅,所以,唯一幸運的'是祖父很疼她,是她最親的人。她寫自己在祖父的園子里摘花、拔草、種小白菜,又寫自己把韭菜當做野草拔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的“傻事”!耙鍪裁,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一切都是自由的!边@是蕭紅描寫在祖父的園子里自由自在的一句話。這讓人既是羨慕,又對這個小姑娘產生憐憫之情,一個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只能從她的祖父那里獲得童年應有的一份快樂?
蕭紅總是保持著樂觀,她對這舊社會里的酸甜苦辣都存在自己的觀點。呼蘭河干旱時,整個河道里都是爛泥,不時會有一些牲畜陷在里面,雞、鴨、豬還有馬,如果這只牲畜還有一口氣,人們就奮力把它救上來,如果沉下去溺死了,它的主人就到市場上把它給便宜賣了,這樣一來,許多窮人也吃上了肉,也有人依葫蘆畫瓢,把家里的瘟豬拿去賣,有人懷疑,賣主就說是呼蘭河上淹死的,然后這人就將信將疑地買走了,反正到最后也沒有吃死一個人。
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慘死。那時候的人很迷信,誰病了就花錢請一兩個“巫師”回來大唱一通,然后開幾個純屬“胡鬧”的藥方。小團圓媳婦就是被愚昧的家人不停地扔進開水里燙暈,然后用冷水潑醒,最后用厚棉被裹出一身汗來,給折磨死的。蕭紅親眼目睹了這件事,想起才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心里很是不舍。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是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想,像蕭紅這樣的童年,是正常人無法體會得到的。
《呼蘭河傳》讀后感4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不算是一本很厚的書,但寫了很多事。
這本書不光講述了是蕭紅小時候的事,還真實的反映了舊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她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舊社會老百姓。
蕭紅來自東北,正在她來到上海,飽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變成冰塊的時候,她遇到了魯迅,魯迅的慈祥讓蕭紅心中的冰塊逐漸融化了,并且使蕭紅拿起了筆寫作。最后,蕭紅寫出了《呼蘭河傳》。
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火燒云》和《祖父的園子》都是出自于《呼蘭河傳》。
但是,看完全書之后,我才能明白舊社會的黑暗,呼蘭河的人是善良的,但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們的習俗害了他們。
當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婆婆愿意花錢去請道士來"治病",這當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們明白,道士做法又怎樣能治病呢最后,小團圓媳婦,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魯迅先生所處那個年代,是動蕩不安的,但是人們依舊是善良的,但是,善良的人們的`人們依舊擺脫不了封建的枷鎖,依舊不能拋開那些沒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辦法".
在這種社會中長大的蕭紅是寂寞的:媽媽對她是惡言惡氣的,爸爸對她是冷淡的,奶奶會因為一些小時而拿針扎她的手指,只有爺爺對她是慈祥的。在那個時代重男輕女是十分明顯的,生個男孩,家人會歡天喜地,生個女孩,家人會一臉嫌惡。你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蕭紅,怎能不孤獨
所以在蕭紅四十二歲的時候,她就早早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呼蘭河傳》。
這本書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是多么幸福,更讓我珍惜我此刻所擁有的一切,讓我感受到了不用擔心溫飽是多么幸福。而且,也不能相信封建迷信,這樣只能害了自己。
《呼蘭河傳》讀后感5
在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更加深刻地覺得堅強與勇敢是生活的必需品。堅強、勇敢給予了我們生活的希望。
這本書中,作者以“我”為視覺線索,寫出了呼蘭這個小鎮(zhèn)上的很多故事,揭露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書中出現了很多代表人物,其中有一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他就是馮歪嘴子。
馮歪嘴子是磨坊里一個老實的伙計,但這么一個老實的人,心里面卻渴望著自由。他沖破了封建制約,選擇了和王大姑娘自由戀愛結婚,這在當時是多么不可思議的舉動啊。后來,王大姑娘去世了,他不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靠著自己的堅強與勇敢,把自己的兩個孩子撫養(yǎng)長大。這個故事中蘊含著一個真諦——堅強與勇敢是生活的希望。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困難所困擾,它們像一個個怪獸一樣在前方等待著我們去挑戰(zhàn)。有的人在困難面前會變得渺小、怯懦,而有些人會將困難當做一種磨練,升級打怪,在絕望中產生的勇氣尤為可貴。勇氣給了我們面對困難不低頭的動力,從而繼續(xù)前行。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那些在困難面前堅強不屈,笑對生活的人,是生活中的強者,終會看到雨后彩虹。
在我看到馮二嘴子在面對冷嘲熱諷時,并沒有一味去解釋、去生氣,而是為了生存不斷努力時,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個新聞,山區(qū)里的人們每天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十分艱苦,可他們并沒有唉聲嘆氣,滿臉愁容,反倒是時刻將笑容掛在嘴邊。大人們努力種地,小孩們每天翻山越嶺去上學,天還沒亮就要出發(fā),等回到家時,天已經黑了。他們在生活的磨難前,靠的是自己內心的堅強,靠的是敢于抗爭的勇氣,是多么值得人敬佩。我生活在一個和平包容的年代,每天只需要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夠了,但面對生活的挫折時,我也會有抱怨,也會停滯不前,F在想想,和他們對比起來,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又有什么資格去抱怨呢?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堅強與勇氣的可貴,也知道了只要努力奮斗,那么“世上無難事”的另一種含義。
《呼蘭河傳》讀后感6
因為草草看過蕭紅的生平,而我一向不是一個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不忍去讀她的書。中學時只看過蕭紅的一篇作品,收在《魯迅回憶錄》里,那本書中大部分的文章,文字都過于莊嚴,只有蕭紅的那篇,瑣細地記錄著魯迅先生的生活,讀來很是有趣。我們當初對魯迅無條件崇拜的同時,又恍恍惚惚在腦子里印上了一個扎著辮子的年輕民國才女的模糊身影。
一本《呼蘭河傳》,打下載微信讀書,就作為贈品擱在書架上,閑著,直到某天我作為一名學生家長,翻開語文的第一課,節(jié)選自《呼蘭河傳》的《祖父和我》。
于是點開手機上的存書,一段一段地讀著,默然地讀完,許是薄薄的一本,卻在心里塞下了很多。
讀蕭紅的書,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書中的“我”,仿佛就是我,書中的“我”和童年的我懷著同一顆心,在呼蘭河的小城,在“我”的屋里院里,在“我”生活的那個社群中,自由地轉悠著。
又似乎看到了小時候的我,蒼茫地站在天地間,四處張望著,無限好奇地探究著各種事物,那時的我似乎總是在思考,又似乎總是能思考出某些結論來解釋所見所得,然而并不能與任何人分享見解,因為毫無疑問會被嘲笑:一個小孩子又能想出些啥?不過都是些無知古怪的念頭罷了。于是收斂自己的小心思,歡快地跑開,那些感悟很快便被拋在腦后,我的童年,忘了。
捧著書,滿心好奇地觀望著書中那個精靈古怪的小孩,如何從清晨黃瓜藤蔓纖細的絨毛中體會它們對寒冷的恐懼,如何從鄰家童養(yǎng)媳忽閃閃的大眼睛里感觸那個時代弱女子的無奈,如何從有二伯的略帶辛酸的人生履歷中鋪展開東北的人情風貌……
放下書,開始回憶自己的'童年,似乎滿滿于心,可又無法提取,寫不出,畫不來。是被匆匆復匆匆的時光帶走了,是被傻忙又傻忙的生活稀釋了,還是被怎么也填不滿的各種期望排擠了?
又或者如今的生活都不夠艱辛,沒有那半世的凄涼,看似富足的日子,磨鈍了我們也曾有過的敏感內心和深沉向往。
自己的童年,忘了。
幸好,還有別人的書可以讀。
《呼蘭河傳》讀后感7
最近,我看了《呼蘭河傳》,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洛神”“中國四大才女”——蕭紅所寫。這本書主要講了蕭紅五歲的事,介紹人們的風俗,字里行間感到當時人們的愚蠢和迷信。
比如有一章,蕭紅的鄰居娶回一個12歲的'團圓媳婦,那一家人對她又打又罵,她婆婆對她更是殘忍至極。結果,打出病來,夜里突然從床上坐起,眼里含著淚。她被打時,一直說她回家,她婆婆問家在哪,她卻哭而不答,老胡家很怕她是妖怪附體。因為她婆婆過于迷信,就請人給她抽命,令我感到很疑惑,命還能抽嗎?可當時的人很迷信,就以為抽個命得了病可以好,人死了能再活過來似的。于是就請了一個名叫“云游道士”來抽,抽命其實很簡單,有四個包,其中紅色和黃色是好的,藍色和綠色是差的。她婆婆小心地抽一個,一看是藍色的,心想:完了。這時“云游道士”說:“若不好花五吊錢可再抽一次!逼牌胚B抽幾次都不好,只好請真人過來趕鬼。
于是“云游道士”又是念咒,又是燒香,一會對天指手畫腳,一會對團圓媳婦瞪眼,其實這人一個都不會,這些動作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最后,他胡亂說了一些配方,就帶著200多吊錢樂呵呵的溜了。
可想而知,團圓媳婦的病越來越重,在夜深人靜時無聲無息的離開了人世。
看了這個故事,我火冒三丈,當時的人到底有多蠢啊,這個騙子說得一切都是假的,你們難道聽不出來嗎?你們怎么能信呢,一個12歲的孩子就這么被活生生的害死了啊!她經得起這種虐待嗎?唉……沒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不能相信迷信,不能像老胡家,花了200多吊錢,不僅沒有把團圓媳婦的病治好,還把她害死了,他們寧愿花200多吊錢去請個騙子,也不愿花一二十吊線去看醫(yī)生,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迷信害死人!
《呼蘭河傳》讀后感8
在寒假中,我品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書中也寫了這個小城的種種風光,令人產生了向往之情……
這本書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我們大家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小故事。
呼蘭河真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小鎮(zhèn)子,這里的人們樸素善良,但是大部分都不愿意表現出來。祖父是作者最喜歡的人,他們祖孫二人天天在一起玩耍,祖父一直慣著兒時的作者,她想要什么,祖父就竭力怎么做,是那么的和藹善良。再就是老胡家。他們家本來是一個家境還說的過去,生活不富裕,但是十分幸?鞓返。不料,小團圓媳婦嫁進來以后,婆婆和丈夫就時不時地虐待她,說是這孩子沒羞沒臊的,然而不久后,團圓媳婦死了,這一家也落寞了。至于馮歪嘴子,他的命運也是十分凄慘,妻子死了,剩下自己與很小的孩子相依為命。但是他冒著別人不信任和鄙視的目光堅強的.活著。有二伯則是一個說話語無倫次,有時候也蠻不講理的人,著實讓人捉摸不透。
與此同時,我也看到了呼蘭河城的民風民俗,看到了那里人的樸素和善良。在那個時候,人們不像現在這樣為了錢而拼上命,而是知足的就這么貧窮地活著。在那個社會,沒有現在社會這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沒有這么多的陰謀詭計,人們雖然比較粗俗,普遍沒什么文化,可是心中卻裝著正直和善良。雖說都比較好事,但是也從不藏著掖著,有什么都說出來。
不過在那個社會也不完全是完美的。在那個還有些封建思想殘留的年代,人們都相信鬼啊神啊的,一看到那些所謂的“神人”,就不管人家說什么都相信,而且那時的人們也不是那么自由民主,有很多事都不能干,小孩子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被家中大人們毆打。也很可憐
但是還好,現在一切都好了,我們的社會變得團結和睦了,那些封建的舊毛病也都煙消云散了,如此幸福的我們,還有什么不努力的原因嗎?
《呼蘭河傳》讀后感9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
——《呼蘭河傳》
魯迅先生曾有寫過一個有趣的人物——阿Q,而在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有二伯也是一位阿Q式的人物。他可愛,又可憐。
有二伯是一個要面子的人,如果我有東西吃不給他,他便向你要,你若給他,他又不要,真怪異!
有二伯有許多缺點,卻有一點令人敬佩,他很忠誠。有二伯在蕭紅家待了幾十年,除了偷點東西以外,從沒有做過什么對主子不好的事,他忠心耿耿,按有二伯的話說,就是“你二伯就是愧心事不敢做,別的都敢!
一個人忠誠,是立身之本,你若不忠誠,見風使舵,最終會被世人所唾罵。一個人不忠誠,就像一朵花沒有花蕊;一個人不忠誠就像樹沒有枝干;一個人不忠誠,就像鳥沒有翅膀。忠誠,是多么重要。
呂布,三國時期的.第一戰(zhàn)將,他武功蓋世,卻為何被世人唾罵,因為他不忠,先后投奔丁原、董卓,被金錢所奴役,被董卓所收買,殺死了丁原。一位“三姓家奴”,不仁、不義,怎能流芳百世?只能遺臭萬年。
同是在三國,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更讓我們敬佩,也不求功名,只為報劉備對他的恩,他忠心不二,為了輔佐劉禪,每日嘔心瀝血地尋找制勝關鍵。
忠誠,才是立身之本。
在明朝末期,吳三桂鎮(zhèn)守清軍攻入城的最后一道防線,崇禎皇帝期望他能守住這一關,不能讓大明帝國斷送在自己手上?墒牵瑓侨鹱屗,吳三桂大開城門,歡迎清軍入關。
從那一刻起,吳三桂再也不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了,而是一個賣國賊。他不忠誠,不為國家利益著想,就這樣,大明王朝從此消失了。
忠,人之本性。而吳三桂不忠,他的所有成就將從此煙消云散。因為,只有忠誠才會有人信任,有人去關注。假若不忠誠,你不再擁有什么。
忠誠,人之本性。
《呼蘭河傳》讀后感10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叫《呼蘭河傳》,是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著作。
《呼蘭河傳》講述的是蕭紅童年時發(fā)生的故事,第一至第二章講述的是呼蘭河小城的風貌風俗,第三章及第四章寫的是蕭紅童年時發(fā)生的故事,最后三章講的是小鎮(zhèn)上不同人物的悲歡離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鎮(zhèn)上的旁觀者,作者從側面,通過這些旁觀者的行為語言表達了他對人心炎涼的感嘆。
蕭紅幼年時和他最疼愛的祖父住在一起,生活十分快樂。但與之對比的是我讀到結尾時,結局卻令人難以置信。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地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聽說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著年紀也不小了。
東鄰西舍也都不知怎樣了。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了!边@一段震撼了我,原本生活安靜、美好的地方,最終變成了一片荒涼的場景,這讓我又想到了小說的另外一個主題,人心的荒涼。
曾經有人說,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人就是旁觀者,在書的第五章,首先小團圓媳婦被買到老胡家時,就被看熱鬧的人擠滿了。然后小團圓媳婦的婆婆連打了她一個月,而那些看熱鬧的人卻說她打的'不夠狠。到了小團圓媳婦被婆婆逼瘋的時候,他們又跑出來出主意,后來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他們又開心的聊起天來,眼前這一切悲劇好像都不存在似的,沒有一個人想起這個12歲的小姑娘。我又想起我自己來,我曾經當過不知道多少次旁觀者,同學打鬧時,同學和老師吵架時,同學生氣時,我都當過旁觀者,那時我的內心是冷漠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要尊重每一個人,否則自己遲早也會成為一個被人恥笑的人。
呼蘭河傳是一本文筆細膩的書,通過小城的生活描寫,勾畫出作者許多美好的回憶。又通過旁觀者的視角,描寫了人心的溫暖與冷漠。這本書,我覺得所有人都值得一看。
《呼蘭河傳》讀后感11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山水畫和一串悲傷的歌謠;疑幕{,平靜的敘述和暗淡的畫面.帶我去了呼蘭河——號的一個小鎮(zhèn)。
作者蕭紅向我們展示了小城市的人們屈服于傳統(tǒng)、迷信、無知、麻木甚至殘忍。作者無情地鞭打他們,但也同情他們。
書的開頭解釋道,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戲劇的舞臺。汽車翻倒了,馬卡住了,豬窒息了。所以人們忙著抬車和馬。有人說要拆墻,有人說要種樹,但沒人說要填坑。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么無知和固執(zhí)。他們不知道如何順應社會和命運。這是小城鎮(zhèn)人民的悲哀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抨擊他們沒有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有限的思想。
書中有一個孩子曾經掉進泥坑,是學校校長的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校建在龍王廟里,與龍王相撞,才懲罰了人們。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去上學?梢钥闯,當人們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開心扉的時候,卻過分迷信、不重視教育,這說明人們屈從于傳統(tǒng),愚昧無知。他們也寫下了他們可憐和悲傷的想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婦。她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應該是最活潑的,但在一個無辜的年齡,她已經是一個妻子,被婆婆虐待,掛了三個月,只是為了讓她服從?梢哉f,生不如死,就像一個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后,人們用各種民間療法和偉大的神來虐待她,甚至讓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暈倒一次。盡管她很窮,但沒有人愿意幫助她。最后,他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愛她自己的錢。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的迷信、無知、麻木和殘忍。他還對媳婦團聚表示同情,并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極其惡劣。
事實上,小城市的生活并不糟糕,但它們只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
團圓媳婦、王小姐、馮偉最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逗籼m河傳》以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和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它以通俗的故事來批判封建倫理、社會風氣、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讓人一口氣又一口氣,這種情緒久久不能抑制。
《呼蘭河傳》讀后感12
在這個暑假,我媽媽讓我多去書店轉轉。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我瞬間就愛上了這本書。將它借走了一個月,這不算一本很厚的書,但是里面卻講了許多作者與自己祖父的事情。
蕭紅是東北人,她來到上海,但是卻受盡人們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魯迅,這也使蕭紅開始提筆寫作,之后《呼蘭河傳》就面世了。
當時的社會非常的黑暗,但是呼蘭河的人卻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沒有避免舊社會對他們的殘害。
祖父是一個非常的幽默,疼愛“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后園摘了一朵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
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只有十二歲。如果是現在我們這個新時代,應該過一段開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個黑暗的`舊社會,她卻被賣給別人了,做起了童養(yǎng)媳。和現在快樂無憂無慮的我們相比,她是多么的可憐。
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寂寞的。作者經常在后園與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樂。但是她的父母卻對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兇。
大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是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本書從很多方面去寫,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懷念以及對黑暗的舊社會的絕望。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樣,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絕望的。童年一人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讓自己后悔。等到長大了,還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
蕭紅在四十二歲就早早的離開人世,只給我們留下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應該好好的品味,賞析。
合上書,閉上眼睛,蕭紅快樂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卻。
啊!我多想讓時光暫停,讓我永遠的留在我的童年?墒菚r光總是要走的,既然這樣,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現在擁有的時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蘭河傳》讀后感13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后,迷信的小村子里。書里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云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發(fā)指。整本書布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凄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fā)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yǎng)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里,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只雞,一頭豬,多么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著非人的虐待,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說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說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里和祖父一起干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后,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于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zhèn)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边@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呼蘭河傳》讀后感14
“晚飯一過,火燒云就上來了。照得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往墻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溫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于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并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凈、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并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云,天空中飄著的燕子蝴蝶,菜園里結著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繩、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都是延續(xù)百年的傳統(tǒng)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想必也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大同小異的。不管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你我一樣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我在《呼蘭河傳》的字里行間,還看見了孤獨的作者和破敗的宅院,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貧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尋常的經歷,勇敢無畏的馮歪嘴子和他樂觀向上的精神……
我們這一生為什么而來?我不禁思索。為磨練意志而來,為學習知識而來,為追求幸福而來,為改革創(chuàng)新而來,為中華騰飛而來。如果想做到這幾點,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義,就要像馮歪嘴子那樣樂觀、堅韌、勇敢、頑強、敢于同命運抗爭,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誘惑、除舊革新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會對得起先輩們的流血犧牲、艱苦奮斗。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慘的歌謠,它帶給你心靈的震撼和深深地思索!
《呼蘭河傳》讀后感15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回憶錄,記敘的都是她在故鄉(xiāng)呼蘭經歷的往事。整本書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兩個人——蕭紅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蕭紅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她有一個像樂園一樣的后花園和疼愛她的祖父。在園子里,她無所顧忌地干著她想干的事情:追蜻蜓、采黃瓜、捉螞蚱……而這樣的自由是從哪兒來的呢?是來自她祖父的愛,她在后園里搞破壞,祖父從不責罵她。在祖父的院子里,她是自由快活、無憂無慮的。我想,如果沒有了祖父的關懷,肯定就不會有蕭紅的`美好童年。
書中,唯一讓我感到一絲溫暖的人就是外祖父,因為有他暖融融的愛才塑造了蕭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而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則是個悲劇了。
老胡家用錢訂下了小團圓媳婦后,就接了回來。蕭紅在她打水的時候遇見了團圓媳婦,她覺得小團圓媳婦“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墒莿e人卻說團圓媳婦不像個團圓媳婦。公婆打罵她、虐待她,終于讓她生了一場大病。那個“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走了。她是被誰害死的?她是被過去封建社會的舊觀念害死的,它就像一個吃人的魔獸,殘害著無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現在還有很多人信服那種舊觀念,那么這個社會就不堪設想!
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深深感受到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鄉(xiāng)鎮(zhèn)的一座小城生活的單調、刻板,體會到了小城里的人們的傳統(tǒng)、愚笨、迷信。書中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悲劇的色彩,讓我們看到了底層人民在苦難、愚昧以及麻木中的掙扎,反映出了中國北方人民幾千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粗麄兊纳睿也唤麜肫鹱约旱耐,和呼蘭河中的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生活不知快樂了多少倍。再看看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沒有不平等,沒有戰(zhàn)爭……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02-19
呼蘭河傳好詞好句摘抄07-19
蕭紅《呼蘭河傳》好詞好句07-06
《呼蘭河傳》故事梗概03-02
呼蘭河傳的心得體會12-01
《呼蘭河傳》閱讀心得4篇06-06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03-10
呼蘭河傳的主要內容、主題思想03-03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15篇)04-18
呼蘭河傳心得體會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