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履不停讀后感 推薦度:
- 《步履不停》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步履不停讀后感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步履不停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步履不停讀后感1
很喜歡這種溫情的文字,又特別害怕看,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敏感之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八個字,小學時就學到過,卻從來沒能理解它的意思。轉(zhuǎn)眼間,成了24歲的大姑娘,總感覺自己還是原來那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又覺得自己飽經(jīng)滄桑?催@本書時,我總會想起父親,要是他還在,那該有多好。
父親留給我的記憶,是小時候他在外打工,媽媽帶我打電話給他要糖吃,是我上高中時他一月一次大晚上的接從縣城回家的我,是他在家門口頹廢的坐在小椅子上孤獨的背影,是他在醫(yī)院檢查鼻子時痛苦得淚流滿面的面孔,是他在床上疼痛難忍的打轉(zhuǎn)轉(zhuǎn)又不停地喊我名字,是他在我高考期間凌晨發(fā)消息安慰我說他睡眠很好,不要擔心,是他微張著嘴呼出的口臭氣味,是他在我趕回之后手掌的溫度漸漸褪去......
呵……我為什么要在大晚上的寫這些,五六年了,一直無法釋懷,逝去的人并沒有消失,他們的面孔反而更加清晰與深刻。要是我是漫畫家,我一定會把父親的.記憶全部畫出來。
書中的母親思念著逝去的兒子,而我想念我逝去的爸爸。
人生總有一些來不及,這些遺憾,會跟隨我們一輩子,但是生活還得繼續(xù),不是嗎?生命總是在不停的更換交替著,未來等我有了孩子,我也會有新的羈絆與牽掛。步履不停,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那么,就先做好還來得及的事情吧,比如,溫柔待媽媽,常給媽媽打電話,多回去陪陪她。
步履不停讀后感2
看似平凡的一家,但在一個特殊的日子時主人公良太攜家人回到久別的老家之后揭開了他們?nèi)粘O碌拿孛堋?/p>
在電影中打動我的鏡頭有很多,孩子們的手伸到,淳史說他以后想當想爸爸一樣的鋼琴調(diào)音師如果不可能的話就當醫(yī)生,良太將揉碎的粘了起來,二代人講述的蝴蝶的故事...
最打動我的對話是良太說母親真殘忍,良太的母親說這是很正常的,你現(xiàn)在不懂是因為你還沒有為人父母,良太當時還氣憤大家都把他當做一個孩子。
在這個家的每個人的形象全都通過作者手下的筆躍然生動的展現(xiàn)了出來:
父親執(zhí)念有人繼承他的醫(yī)生名號也出過軌,母親發(fā)現(xiàn)了并保留下來了自己的秘密歌曲,大哥因救人意外去世這是一直圍繞整個家的`一根刺,二姐是這個家的潤滑油也有自己許多的小心思,二姐夫則有點大大咧咧的,三弟娶了二婚的妻子事業(yè)不景氣又想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三弟媳為人處事小心翼翼又敏感,她與其婆婆的對話一字一句都要斟酌一番再細細品味。
充滿煙火氣息又不乏勵志,就像良太說的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很多時候就像在這人生的道路上即使腳步不停,但卻總是慢了一拍。是好是壞呢,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步履不停讀后感3
看過上一本日本文學作品是巖井俊二的《情書》,也是有同名電影的作品。兩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簡短,但是舉輕若重。這種文風我一度很喜歡,但是漸漸的我被這種細膩折磨,無限的聯(lián)想引起回憶的共鳴,說來都是痛苦不堪。直到學會接受。
跟這本書同時在看的還有蔡崇達的《皮囊》,看這些小而細膩的文字和故事,總是喚起微微的顫抖。就像春天的柳絮,柔軟而潔白,風中輕舞,鉆進人們脆弱的地方。比如兩本書里都提到的父母。拋去關(guān)系,其實父母也只是泛泛之眾的個體罷了,像你一樣的個體,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成長成了父母的樣子,我們卻迫不及待地想要他們丟掉自己的.身份,同時他們或許會希望我們成為他們希望成為的樣子。然后我們成長了,他們衰老了,你開始看到他們的脆弱還有對你的依賴,才發(fā)現(xiàn)啊,原來他們也會這樣,像孩子一樣,其實只是他們又變回了自己。一輩子去尋找自己的樣子,真的很艱難。所以不再怪那么多,我們都是因為做自己才如此不相容。
至于煩惱,我希望可以少一點。每個人都有煩惱,而我深知自己的煩惱常來自于對自己深深的否定里,只是還是無能為力。但還是努力走下去,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后感4
剛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會覺得這種類型的寫作很平淡,把生活中的一件事以及觀點看法一一敘述開來,曾經(jīng)讀《人間失格》,《我是貓》都有這樣的感受。
那是平凡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就像一個人一直用一種令人昏睡的語調(diào)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故事,而故事本身同樣平淡無奇。可是當你真正透過文字,看完整本書,卻又覺得回味悠長。那些作者書寫的.普通人的感受,是那樣的真實。面對“威嚴絕對”的父親總感覺無話可說,相處的時候會感到心累和尷尬,卻又有那么些瞬間很心疼那個已經(jīng)年老逞強的父親。
哥哥的永遠是母親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十五年過去了,她也還總是回憶起那天一切的細節(jié),不斷深挖,想著哥哥每一個舉動的意義。我想可能沒有什么意義,不過是媽媽賦予了它,期望了它,就像把路旁的蝴蝶看作是哥哥的化身一樣。而“我”對于這一切感覺尷尬又不適,畢竟不是母親,最后“我”也真正成為了父母,慢慢的,”我”也開始變成了母親,那些自己明明曾經(jīng)很不希望成為的樣子,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再一次的循環(huán)上演,在失去之后才開始理解,可是就像作者所說的,總有些事情來不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親情散落在那些家庭瑣事,父母子女關(guān)系之中,閃著點點微光,卻又被那些壓迫的生活所埋沒,讓人很難看到。
步履不停讀后感5
人生總有一些來不及,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出了普通平常家庭的細枝末節(jié),有溫暖,有感動,有嫌棄,也有不甘心?删褪沁@種混合著各種味道的愛構(gòu)成了生活的全部。年少輕狂時,我們不理解父母,感覺家是束縛,我們期待著羽翼豐滿有一天能飛出這個牢籠,可是當有一天我們真正長大時,看著父母鬢角多出的銀絲,臉上的皺紋,佝僂的身體,我們的心酸以及沒有好好陪伴父母的悔恨都已經(jīng)來不及。龍應臺曾經(jīng)說,父母與子女關(guān)系一場,不過是在人生的旅途上 ,你望著她的背影越來越遠,而她告訴你不必追。我的父母和純良的父母一樣,整天互相吵吵鬧鬧,有時候我想,這么不相同的`兩個人是這么樣生活了這么多年,可能其中的更多是忍耐吧。我和純良好多相似又不相似,在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延續(xù)到了父輩,而我的出生打破了父親想要男孩的愿望。我記得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想要將我送人,小時候悲慘的童年經(jīng)歷一直讓我特別敏感,自卑。我努力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努力學習,努力成為一個好女兒?墒窃僭趺磁,感覺和他們還是有著無形的隔閡,我不能說我的父母不愛我,因為我知道她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最無私,可以拿生命保護我的人,但是還是感覺差點啥;蛟S有一天,我成為父母時,才能真正體會到她們隱藏下那涓涓細流的愛,感受她們生活的無奈和心酸
步履不停讀后感6
最早接觸是枝裕和,就是這部同名電影。一貫的膠片風格為故事抹上懷舊的色彩,夏日高溫直射下變形的公路,透過層疊的樹葉罅隙投下的光斑,老式庭院里玩耍的孩童,細瑣中一切都這么溫柔,溫柔而又克制。
電影或者是書其實只是敘述了40歲的良多帶著二婚的妻兒回老家的一天。大概每個非獨生子女家庭都會面臨父母沒法做到對每個孩子都絕對公平這樣的問題吧,在三個孩子的傳統(tǒng)家庭中,良多是相對受冷落的一個。備受期待的大哥因為救一個落水的`孩子犧牲而成為父母心中永遠的痛,更成為良多心中過不去的坎。
活著的人是永遠無法跟逝去的人比的。
東方傳統(tǒng)家庭的含蓄使得整個家別別扭扭。
而父母的老去并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子女剎那之間的發(fā)現(xiàn)。良多是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父母不再是當初那個權(quán)威的存在的呢?大概是從他發(fā)現(xiàn)洗手間裝上了防摔倒的扶手開始的吧。整本書記憶最深的是一直由父親看診的鄰居突然發(fā)病,而父親只能等待救護人員到來,被晾在一邊不知所措。我們一直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我們又花了多少心思去關(guān)懷他們呢?
等到后知后覺的良多終于明白了父母,諒解了父母,卻早已來不及了。
步履不停讀后感7
這本書,如果按尋常一點的比喻來講,像是平靜大海下涌動的暗流,這股暗流最終將帶你去向黑暗的深淵,抑或是光亮明媚的清澈水域,那最終須得有自己把握。
跟著地鐵做輕微搖晃,讀著這本書,不經(jīng)意間,心臟被精細的手術(shù)刀劃過,冰涼而又刺痛。
我懷疑這可能就是當時我想說出口卻始終無法說出的東西。難以言喻,無可奈何。
想起《狗十三》,然而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卻通過多方的宣傳 ,新媒體上的.喧囂,我大致就知道是怎么樣的父親,最終造就了怎么樣的女兒。
在是枝裕和的這本《步履不!防镆彩且粯印
“我”為什么會害怕回家,“我”為什么會對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產(chǎn)生畏懼甚至恐懼,“我”為什么對死氣沉沉的家庭氣氛感到窒息?
說實話,我感同身受,甚至現(xiàn)在依然存在。
那種對“家”的恐懼感,同時又有對“家”的眷戀,既矛盾又糾結(jié) 去,讓人不得不想逃離,父母親卻依然為自己的行為義正言辭,實際那是“愛”卻太讓人窒息了。
我現(xiàn)在處在23歲,但我知道即將將要面對的便是此書后半部分,父母老去而我應該在他們老去的時間中做些什么。
可是依然感到很刺痛。不舒服。
步履不停讀后感8
提到“青春”這個詞,大家大概都會覺得這是花一般的美好年華。然而……
上初二那年,鹿隱因得罪了班里一個很有勢力的男生,全班男生都欺負她,女生也對他唯恐避之不及。當時的她,脆弱敏感的.心靈在遭受了無數(shù)排擠之后轟然崩塌,她活得越發(fā)像個疲憊的影子,沉默地承受著一切,笨拙地傷害自己。
直到她看見了一個拿著酒瓶子的醉漢,行人避之如避瘟疫,而他視而不見,照樣好好走自己的路。她忽然明白,一直以來她的心魔都是自己。他沒有必要回應他人的惡意,F(xiàn)在,她如愿在最好的重點高中讀高三,有了可以一起逛街的好姐妹,一起打鬧的男同學。有一次,她在街上遇見了那個曾經(jīng)得罪過的男生,他朝她冷哼一聲,她卻坦然回望。
我們努力去改變自己,不是為了力挽狂瀾,讓那些討厭我們的人喜歡我們,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足夠好。
你看,時間最終會撫平你所有的傷痕,它親吻著你的臉頰,柔聲告訴你:其實根本就不用害怕呀。
別低頭,皇冠會掉。對于那些令人反感的惡意,不屈服,不在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大俠,時間會幫你化解一切。
步履不停讀后感9
記得第一次看到“步履不!边@個詞,是淘寶一家賣的很好的女裝店鋪,當時想店主也太文藝了,難怪衣服也會賣的這么好。今天看到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書名啊,抱著讀讀看的心理,翻開第一頁,結(jié)果第二第三,一口氣地讀了下來。
一篇紀念父母題材的小說,跟很多這類小說不同的是,作者除了寫父母的優(yōu)點,更多的是通過生活瑣碎小事寫父母的缺點,父親的霸道暴躁母親的挑剔虛偽,作者也不回避自己對父母的那種厭煩情緒,但字里行間又充滿溫情,也許這就是生活,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人也是,我們不能接受別人身上的缺點,但也迷戀他們身上的種種優(yōu)點,愛與恨總是很莫名其妙地交織在一起。比如自己有時候打電話聽著母親嘮叨些沒用的`小事,用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干涉別人的生活,總是不自覺的惱火。但一聽到母親說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又忍不住發(fā)自內(nèi)心地心疼,總是想去多賺點錢給母親一個好的安逸不會因為金錢而操心晚年生活。也許這就是肯在骨子里的一種叫親情的東西吧。
很多感情只有在徹底失去了才會懂,所以才有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追悔莫及,或許人生總會有些費盡力氣也無法挽回的錯過。我們看著別人犯錯后懺悔,還是走在同樣的道路上。我失去了父母,而我又變成了父親,在這一代接替一代的延續(xù)中,生命步履不!
步履不停讀后感10
不知不覺中理性越來越蓋過感性了,最近每天閑暇的時光很多,但卻懶得思考,懶得感受。我們對死亡有了真正的認識應該就是從親近的人一個個開始離開我們的時候開始,從死亡無所畏懼的時候應該就是我們生活得最安逸自得的時候吧。以前聽到誰家的誰誰怎么樣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很遠,去年過年那天突然聽到經(jīng)常來我家拜年的.叔叔去世的消息,不知不覺鼻尖一酸,不由得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是同齡人啊,我突然就意識到了永遠和陪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每次離家上學,爸爸或媽媽,甚至弟弟都會出動來送我到車站,同學們都調(diào)侃我說,多大人了,還要爸爸媽媽送,如果換作以前的話,我這么愛面子的人肯定就會勒令爸爸媽媽不要送我了,但開始懂得珍惜這些在一起的時光以后,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多丟人,我可以獨立,但不能獨立到讓爸爸媽媽覺得他們不能為我做些什么。我們一天天長大,對她們的依賴和崇拜一天天減少,這對他們太殘忍了。
坐在圖書館里不知不覺打完這些文字,不知不覺又難過起來,好像一直在辜負父母的期望呀。
步履不停讀后感11
嘗試著寫下大一以後再也沒有觸碰過的完整讀完書的感想。
由作者角度,將每個人的對人的刻薄和心酸表現(xiàn)的就像太陽之于太陽那樣。
母親在長子失去的數(shù)十年里,帶著巨大的惋惜悲痛甚至對救起孩子的一點點一點點憤怒活著,她想要看見那孩子的愧疚,以至于忽略了對他的刻薄,但大概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一次次挽留逝去之人漸漸的消失在回憶里的臉。在之后老去的那些年里,她對于父親那種挖苦似的,也是她無法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發(fā)泄。人老了,最無能為力的就是數(shù)著活著的日子,數(shù)著子女看望的日子。
和貫穿母親極為相似的`是,兩個人似乎都在極為優(yōu)秀的長子逝去以后,失去了寄托的理想和美滿,一度沉重和痛。好像應了那句話,父愛如山,呼之欲出的滿滿的壓抑,失去了理想的寄托以后,而對我的苛刻也似乎不那么難以理解。最深刻的是他對作者說的一句話,多打電話給母親,聽她絮絮叨叨又能怎么樣。
而我(作者),看著一切的不和諧,在雙親失去以后,一切苛刻尖酸的親人的舉止看上去明朗。身為曾經(jīng)被巨大的濃濃的親情包圍過的人會感到哀痛,對于沒有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后面隱藏的哀痛。雙親生前想要遠離的情緒和失去以后匆匆回憶起他們也曾心酸和美好,兩個巨大的矛盾。
只想說,趁著父母還在的時候,在他們匆匆從你身邊走過,哪怕偶爾忽略你的時候,步履不停地跟著他們。
步履不停讀后感12
到最后,我也沒有和父親去看足球,也一次都沒讓母親坐過我的車。唉,早知道的話……每當我這么想的時候,機會都早已從我身邊溜走了,而且再也無法挽回。
龍應臺在《目送》里寫:“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書不長,我卻看了好久,一邊看一邊思索懷念,逝去的老人們帶走的和留下的,還有他們的離開對父母的影響。這個世界上最親密最親密的`人,擁有源自基因的扭結(jié),顛撲不破的聯(lián)系,怎么可以遺憾的因為誤會而被破壞啊。
會對她這樣的準備心存感激,是在很久以后了。曾經(jīng),母親的一舉一動,都只讓我覺得她好施小惠而令我心煩。既然那么想要我結(jié)婚,你們就讓我看看結(jié)了婚的夫妻能幸福成什么樣啊。
如文中一般,原生家庭為我們的自私和懦弱背了太多鍋,也是為什么作者直到失去才看到那些一直就存在的幸福美好?赡苓有一些東西要等成家立業(yè)以后才能體味吧。
父母子女一場,當然最最最盼彼此好了呀。
步履不停讀后感13
沒多長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還有電影也要去看的。知道是枝裕和是從邦妮那里了解的,看他的第一部電影是《無人知曉》,覺得情節(jié)很細膩,感情很豐富。最近微信讀書上架了《步履不!肪挖s忙來看,也沒有失望。一家人啊,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覺得煩啊什么的,吵吵鬧鬧,然而一旦有人不在了,總是一種缺憾,在父母眼中,不管你多大,都是孩子,也只有在父母跟前你才能撒嬌,父母不在了,你再也沒有什么依靠了。之前看到一句話“父母在,兄弟姐妹還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你們只是親戚了”。
現(xiàn)在還在父母身邊撒嬌,和他們嬉戲,不敢想象以后父母不在了會是什么樣子。不過,生活總是要繼續(xù)的',步履不停,一直走向人生的終點。珍惜眼前人吧,相遇即是緣分。
步履不停讀后感14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們也要步履不停。
看過電影四年后再來回味這本小說,又是一番滋味。如果說電影囿于時長,難以將家庭這個小世界中的喜怒哀樂和分分離離盡數(shù)呈現(xiàn),那么這本小說則可說是用散文一般輕盈的語言,“肆無忌憚”的將家人間的各種小情緒和家庭里的各種瑣碎之事傾瀉而出。
《步履不!分恤酆现晕业某砷L、親人的逝去、父母的衰老,一代人接替著一代人艱難的邁步在人生路上,這種遺憾感和無力感,真實的令人痛心;厥孜业倪@四年,春風依舊,韶光流逝,我從課堂步入社會,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無論是“當初若是聽父母的話去做也許就不一樣了”還是“如果換成現(xiàn)在的'我就能做的很好”之類的感傷,至今也仍會不時襲上心頭,這是我對自己逝去光陰的執(zhí)念。而四年彈指一揮,父母們卻已漸入退休,最近不斷向我感慨“這人啊,一到50歲,身體就大大不如以前了”。父母們無意間的感嘆總會讓我陷入陣陣恐慌,這是家人間的羈絆。
在衰老面前,孩子們也是手足無措的應對手足無措的父母們的。是啊,盡管人生路上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但我們依舊要含淚微笑,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后感15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第一次,第一次做子女,第一次做兄弟姐妹,第一次做妻子丈夫,我們很多時候都搞不清楚應該怎么去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我們從小到大沒有被好好教育要怎么處理親密關(guān)系,有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而有些人天生笨拙。等自己想起來去學習的時候又為時已晚,回過頭來好像都做錯了。亞洲文化里家庭的`感情往往含蓄而壓抑,愛卻不知道表達的方式,生活的又在慢慢磨礪著性情和愛,對父母心里總是有很多愧疚,我想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和我一樣茫然吧。一直想找人問問別人家的家庭關(guān)系,但似乎這又是個很不容易開口,即便問了也不是能毫無保留來探討的問題。
時間步履不停,但人到中年的無力讓自己常常檢視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做對。最近的學習課題是心理學以及人際關(guān)系,雖然原來的初衷已經(jīng)不需要我再學了,但想想也許能讓自己對人生有新的認識。結(jié)束一段付出很多的關(guān)系有很多疼痛,就像清空自己,把骨骼歸骨骼,血肉歸血肉。但以前常常有后悔覺得當時如果自己再主動一些,如果再努力一點,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許結(jié)果就會不同。這次,至少我盡力了,沒有后悔。至于結(jié)果,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結(jié)果。
【步履不停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步履不停讀后感04-12
《步履不!纷x后感11-01
《步履不停》讀后感01-22
雨中的步履優(yōu)秀作文02-02
不停的旅人詩歌04-19
關(guān)于奮斗的作文:為自己的未來不停的努力,不停的奮斗04-01
時光,不停的在走作文11-09
鼠標不停的晃動的原因01-14
不停勸告的烏龜作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