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走進心靈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進心靈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心靈讀后感1
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走進心靈民主教育手記》,我感覺,李老師作為一個名師,有一顆熱烈的心,寬容的心,有一個名師所應(yīng)該具有的知識底蘊和教學水平,有一個長者所擁有的和藹,對后輩的關(guān)懷提攜。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教師是如何陪他一天天地走過,并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李鎮(zhèn)西老師是我見過的真正實踐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的成長過程,古老的教學相長在這里被真正實現(xiàn)。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案例,這些案例對于像我這樣的一線教師來說,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從中可以窺見教育的整個動態(tài)的過程,可以看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是如何提升學生,提升自己,是如何處理教育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但隨心所欲的同時又不逾矩的。板著面孔的教育原理在這里變得鮮活,變得伸手可觸。說實話,我們看到的所謂論文,經(jīng)常大段大段地引用葉圣陶和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但有哪個像李老師這樣運用得鮮活生動?
這本書又不僅僅是對教育生活的原生態(tài)的再現(xiàn),來源于教育實踐但又遠遠高于教育實踐,里面滲透著作者的思考,而這種思考一直貫穿始終。這種理性的思考與具體生動的教育實踐相得益彰,怎么能不使廣大教師受到教益?
對這些思考李老師也分別用了一些章節(jié)做了集中表述,有許多提法未必驚世駭俗,但因為有大量的實踐,卻讓讀者有了別樣的深刻的體會。而這些思考之中,有一條主線,就是民主教育理念,它滲透于本書的每一個章節(jié)。而李鎮(zhèn)西老師對民主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眼里,民主不是老師賞給學生的,不需要居高臨下地批準,而是讓學生在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中自然形成的。說實話,民主二字,知易行難,而在李老師的手記里,我們看到了李老師是如何一次一次地通過自己的錯誤讓學生理解民主,實踐民主的,是如何讓學生對于法治有了感性的認識。而這種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正是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正因為有了民主教育的理念,李老師對于集體主義才有了自己嶄新的理解并在實踐中取得成功。
如果說民主教育理念是這本書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啟示,那么最能觸動我的,則是李老師提出的一個口號:“向?qū)W生學習!边@個口號里面所體現(xiàn)的對學生的.賞識,對學生人格的尊重與肯定,正是教育的精要之所在。與此相應(yīng),李老師對于假德育的批判也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讀完《走進心靈》,我能夠清楚地看到李老師前進的足跡,同時,《走進心靈》也帶給我更多思考。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李鎮(zhèn)西老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李鎮(zhèn)西老師自身的修養(yǎng),來源于李鎮(zhèn)西老師對教育的愛與執(zhí)著,或許這才是一個教育者身上最重要的素質(zhì)吧!
對教育類書籍,我一貫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更主張讀專業(yè)書而不是教育理論,而讀完《走進心靈》之后我感到了深深的滿足。自己雖然對教育有自己的思考,但做人太懶,讀書又少,又缺少李鎮(zhèn)西老師的機智與毅力,即使一些想法時時暗合,有知音之感,但終覺相差太遠,少了一份自覺。這,大約就是教育家與普通老師的區(qū)別吧!
走進心靈讀后感2
趁著雙休天,我有幸拜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走進心靈》。李鎮(zhèn)西老師以生動流暢而又自然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展示了他的教育過程以及他的真切體驗。隨著一個個充滿情感的故事,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進入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情境。這些真實的故事浸透著李鎮(zhèn)西老師和他對學生的純真情感,。李鎮(zhèn)西老師不但在感情上能與學生融為一體,而且在實踐上為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進行了探索,提出了“讓學生在民主中學會民主”、班級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向?qū)W生學習”等新的教育思想。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和角色在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活動中受到了挑戰(zhàn),他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師生心靈相融狀態(tài)下所能夠達到的教育最高境界。對照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不由地讓我深感慚愧。
首先,我覺得作為我來說,還是沒能擺脫“師道尊嚴”的思想的束縛。從來都沒有想過,哪一天會被我的學生像李鎮(zhèn)西老師一樣讓學生當“貓”玩。當我看了《太陽島上的笑聲》他《風雪峨嵋山》所描寫的片段后。我一直在反思:是李老師太野、太傻、太真?還是我們太斯文、太虛假、太明智?翻開專家的著作、品味大師的言語、感悟名師的情感,我覺得被社會同化的老師因“斯文”而顯得虛偽;而李老師的“野”正是為師者激情爆發(fā)的體現(xiàn);他的“傻”正是師者對學生的一種農(nóng)歷,對教育的一種執(zhí)著體現(xiàn);他的真就是人性的裸露,而這種裸露的質(zhì)樸所發(fā)出的閃光正是照亮學生心靈的源泉。而我?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雖然也能同甘共苦,也能高談闊論,可唯獨缺少了像李老師那樣的.“野趣”“傻事”“俯首甘為孺子!钡木瘢瑳]有李老師那種“太野的蠻勁”“太傻的任性”“太真的人性”。雖然我也贏得了學生的理解和尊重,也走進了學生視線。但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看完李老師的著作,我尋找到了良策,我知道我該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我們還缺少了一種精神,缺少了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翻開《走進心靈》,書中詳細的事例字字珠璣,敲打我的心;句句真情,激發(fā)我工作的熱情。我知道,就因我缺少這種精神,幾年來,在班級工作方面,還是兩手空空,即使有,也是僅有的一點,我深感悲哀。事實證明,我就因缺少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才出現(xiàn)缺痕。而這種缺痕正反映出人性的惰性,這種惰性就是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再次,是對“教育經(jīng)典”缺少一種理性的認識和思考。書中記述了李鎮(zhèn)西老師創(chuàng)建“未來班”的點點往事。這“未來班”不僅成了李老師最珍愛的教育詩篇,也成為全體教育者借鑒的榜樣;他嘗試書寫“學生評語”的方式滿人情味,真正體現(xiàn)出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
合上書本,真的被李老師這種與學生的濃濃情誼感動了。捫心自問,我們現(xiàn)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奉獻的精神;一種持之以恒的奉獻,一種忘我執(zhí)著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體現(xiàn)出的正是一種無形的精神;一本有形的教育名著,鑄造的正是一座豐碑。而這座豐碑正是波濤洶涌的大海中的航標、正是指路明燈?傊瑢W生的成長需要班主任全身心地投入。我要以李鎮(zhèn)西老師為榜樣,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人格力量育人。最后,我以我的座右銘來激勵自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走進心靈讀后感3
閑暇時,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走進心靈》,從中受益良多。書里講述了一個個的真實生動的故事,體現(xiàn)了師生間真摯的感情。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李老師的一句話:教師應(yīng)該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是啊,教師不應(yīng)該只單純地研究如何傳授知識,而更應(yīng)該把教育當作一門心靈的藝術(shù)去鉆研?墒牵绾巫哌M孩子的心靈呢?我認為,每個孩子的心上都有一扇小小的門扉,只要我們能扣開那扇門,就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靈。
開啟孩子的心扉,首先要求教師打開自己的心扉,去包容孩子的失誤,呵護他們的.心靈。魏書生老師說過: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yīng)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聲一樣,教師對著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guān)懷你……”學生便在心靈的深處回應(yīng):“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guān)懷你……”不錯,其實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給他們一分愛,他們必會回報你同等的愛。
在班上,有一位小調(diào)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我嘗試了很多方法,卻仍然效果不彰,常常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的反效果就是他有點無所謂了。在一次我無意地呼叫了他的名字時,他居然自動地站了起來,一副低頭認罪的表情。那一刻,我震撼了!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孩子,老師不斷地批評在他心中,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啊!或許他在心中已經(jīng)認定了自己就是一個壞孩子了,以后就會破罐破摔吧!該怎么才能走進他的心靈,幫助他擺脫失敗的陰影呢?一次偶然事件的發(fā)生,讓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他為和同學爭座位的事向我告狀,我卻正忙得不可開交,便隨口應(yīng)了一句:“乖乖,你是懂事的孩子,和同學商量著好好解決吧,老師相信你!苯Y(jié)果這件事居然很順利地在他的謙讓下解決了。我還發(fā)現(xiàn)那天他特別興奮,難道就只是因為我那句無心的贊許嗎?他擁有一顆多么可愛而又純潔的心。∵@無意付出的一份愛給了我啟示。于是,從那天起,我特別注意對他的教育。在一些意外事件發(fā)生后,我不再先入為主,一味地認定一切都是他的錯,進而火山爆發(fā)地批評他,而是盡量使用親切、信任的語氣讓他慢慢地講述事情的經(jīng)過,講不清楚的,就讓他寫說明。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有時會先入為主錯怪他,我也會不掩飾地向他道歉,并就事論事地指出他不對的地方,同時也表揚他做得正確的部分。漸漸地,他開始有了轉(zhuǎn)變,不再故意惹是生非。然后,我特意安排他負責拿牛奶,他認真負責的程度甚至高于以前負責這個工作的同學,他也不再頻繁地惹是生非,發(fā)生在他身上的轉(zhuǎn)變讓人為之欣慰不已。他沒有讓我失望,我對他付出的愛得到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回報!
當然,僅僅包容與呵護是不夠的。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應(yīng)該從孩子的生活出發(fā),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體察孩子的需要,并適時地幫助與引導,這樣才能真正打開孩子的心扉。而這本書,還需要我用更多的時間細細去體會。
走進心靈讀后感4
讀了李老師的《走進心靈》這本書后,我深深地知道:與學生以心換心是作為一位老師能得到學生信任的關(guān)鍵。老師不能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更不能滿口教訓學生,而要用朋友的道義去規(guī)勸學生,用親人的情懷去關(guān)愛學生,用教師的嚴厲去要求學生,這樣才能走向?qū)W生的心靈世界。這個世界是廣闊而迷人的,遠離這個心靈世界你會覺得離學生很遠,工作茫然;走進這個心靈世界,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找到答案。對學生細致入微的了解,能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源頭活水,常做常新。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應(yīng)該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讓班級工作從過去的約束型向疏導型轉(zhuǎn)變,不再站在學生的對立面進行說教,而是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生硬的控制,盲目的說教,而是體貼入微的關(guān)懷和真誠的教誨。 老師走下講臺是學生,學生走上講臺是老師,師生融為一體。老師敞開胸懷讓學生走進來,學生又有什么理由把老師拒之于門外呢?親近學生,走進學生,很多事便會在萌芽狀態(tài)得到根本解決。然而 我們老師總是對學生提這樣、那樣的要求,卻從沒有在學生面前對自己提什么要求,把老師和學生分得清清除楚楚。陶行知說:“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矩,教職員要躬親共守。我們深信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yǎng)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學生要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學生做的任何事情我能一起做,這樣才能體驗學生的感受。
在這本書中李老師說的話“教育是美麗的,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chuàng)新”, 李老師提出的觀點“教育工作的對象是人,更具體地說,是人的心靈。”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老師為學生搭起的是一座平等的橋梁,他讓學生給老師提意見,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提倡向?qū)W生學習。這種互相監(jiān)督的.民主的形式,給師生平等對話搭建了舞臺。有了師生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就有了彼此的交流,從而走進學生的心靈。讀了李老師《走進心靈》這本書之后我體會到: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應(yīng)該理解、尊重學生。由于老師與學生因其角色不同,導致看人、處事的方法不同,這給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此,作為一名老師,要把自己置于學生位置去認識,體驗和思考,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站在學生的位子,為學生想一想,假如我是學生,用什么方法對我進行教育我能接受。對任何一件都能事都能替學生多考慮考慮。愛學生,就必須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考慮,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覺得自己要學習的真是太多太多。高度而真誠的尊重發(fā)自于教師心底的自覺與自律。以后我會把尊重、理解學生作為師德修養(yǎng)的第一要義,盡量做到不在辦公室批評學生,不在大庭廣眾前批評學生,不在情緒對抗的時候批評學生,不嚴聲厲色地批評學生。當然,要時刻尊重、理解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冤枉學生了,還要敢于向?qū)W生道歉。
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嗎?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心與學生的心交流。我相信,沿著李老師的這條路走下去,我們也會在教學工作中奏響一首首和諧、動聽的歌曲。
【走進心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讓陽光走進心靈作文09-16
讓快樂走進心靈作文08-19
讓感恩走進心靈作文09-21
讓寬容走進心靈作文10-05
讓快樂走進心靈作文13篇12-01
讓快樂走進心靈作文(13篇)12-01
讓快樂走進心靈作文(精選13篇)12-01
讓快樂走進心靈作文(精選20篇)10-21
讓感恩走進心靈作文(精選26篇)09-19
精選讓感恩走進心靈作文3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