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讀后感合集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荊棘鳥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荊棘鳥讀后感1
我是在春節(jié)期間讀的《荊棘鳥》,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方面是世俗熱氣騰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掙扎與涅盤的痛苦。當我行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時,我一邊跟親人閑談說笑,一邊在想著德羅海達牧場的玫瑰。當我坐在觥籌交錯的飯桌前,我一邊嬉笑喧騰,一邊在心中回味著拉爾夫的矛盾與痛苦!@,是不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tài)?
喜歡讀這本書,甚至舍不得看完這本書。廣袤美麗而又多災多難的德羅海達牧場,性情各異而又同樣倔強的克利里家族,表面平靜實則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糾結纏繞而又苦苦追尋的復雜人性……細細品味,不忍釋卷。
“鳥兒胸前帶著荊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睍慕Y尾這樣寫,我的頭腦中出現(xiàn)祖孫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
菲奧娜本為貴族之女,因為愛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給巡回剪羊毛工帕迪,然后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純潔、高貴、隱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發(fā)現(xiàn)帕迪是個值得愛的人時,帕迪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相愛,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認的愛。拉爾夫在“上帝”與梅吉之間選擇了前者,但是內心卻又難以割舍梅吉。梅吉為了保全拉爾夫和這份感情,跟相貌與拉爾夫相似的盧克結婚了,盧克卻一心只念著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攢錢,不懂愛與生活。
朱絲婷是梅吉與盧克的女兒,相貌與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卻有著同樣的倔強。因為盧克的原因,梅吉對這個女兒有著復雜的感情:又愛又恨。因而兩人總是不能融合。而緊接著出生的兒子戴恩因為是梅吉和拉爾夫愛情的結晶,獲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視了朱絲婷。朱絲婷自立自強,有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追求,她不想一輩子待在德羅海達牧場。做一個演員,她這樣想,也這樣做,并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愛的能力上,她還是像一只刺猬,一探頭便警惕地縮回去,用濃密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她與雷納的相處就是這樣,深愛著卻一直在逃避著,因為懷疑自己的愛的能力。
荊棘鳥讀后感2
有這么一種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以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 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柳條之間放 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 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 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 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麥卡洛筆下克利里家的滄桑和感情 歷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愛交織在命運里,梅吉和她的母親一樣逃不 脫命運的束縛,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去愛.她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 情讓人覺得是荊棘鳥最動聽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懷,但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我不相信命運,但我卻堅信愛可以超越一切改變一切.我不欣賞主人公對 命運的妥協(xié),但卻感動于他們對愛情的執(zhí)著.
忠實溫雅的帕迪, 始終以含蓄的方式愛著 "從 天上掉下來"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奧娜,一生未 走出早年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 暴烈而備受苦惱折 磨的弗蘭克,在監(jiān)獄里埋葬了出人頭地的夢想;溫 柔內向而倔強堅強的'梅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 的拉爾夫神父;驕橫張狂,滿腹尖酸的瑪麗夫人;還有溫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絲 婷……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極富個性的人物,譜寫了《荊棘鳥》愛與命運 的交響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讓我讀了以后感覺那么深刻,特別是關于荊棘鳥的傳說. 當荊刺刺進鳥兒胸膛的那一剎那,我也感覺到莫名的心痛.魯迅說過:悲劇就是 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荊棘鳥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種悲劇.
小說的結尾這樣寫到: 鳥兒胸前帶著荊刺, " 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 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 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 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么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 "
這就是《荊棘鳥》的故事……
荊棘鳥讀后感3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恒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說,一直在淡淡地講述著。哀傷彌漫,但也許哀傷并不是傳說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于命運。
正的悲劇是一種微妙的.形式,它絕非是原本美的東西結合后又因彼此的沖突而告終的那種,而是當好不容易結合后卻時常因外在壓力或內心譴責生活在如履薄冰的思想境地中,最終這種因環(huán)境或某種特殊原因的壓力而在實際上或抽象意義上分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白瑞德與斯嘉麗,主人公背負著或沉重或戲謔等特性,在上帝的微笑中悄然而去,留給讀者無盡的感傷,同時卻使人心靈得以凈化。只有把一種感情放在記憶中或想象中去品味,同時使之在一種被呵護的狀態(tài)中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物質的或肉體接觸如果稍有不當都是對它的褻瀆。與人共享青春,但愿獨自蒼老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愛情也一樣,如果麥吉和拉爾夫沒有結合,悲劇的味道就會沖淡,與人在逝世前仍對他們所憧憬的保留一份絕對的神秘,的確帶有淡淡的紫丁香般的哀傷!遺憾的是酸澀的,美卻是令人愉悅的,這就是悲劇的魅力。
拉爾夫愛上麥吉源于一種直覺,然而這種感覺卻支配著他的一舉一動,很難說請一見鐘情和理智思考后的真情誰更好,但猶如佛教中的密宗禪宗一樣,終能修成正果。
感謝文學殿堂里悲劇的獨獻,主人公以其悲壯,作家以其刀筆,直入人的魂魄深處,喚醒人性沉睡的或正要入睡的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從而有了參照物以修正自我,潤物細無聲的滋養(yǎng)著人的荒蕪或即將失去的精神家園,使人高雅起來,悲劇的高尚正在于以其悲成全人類之美!
——至拉爾夫死在麥吉的懷中及文中對戰(zhàn)后歸來的其弟兄的描寫及人物的死亡安排,作者人性化及個性化色彩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感動之余遂亂寫下自己的一點感受,時常感動,學會感恩,讓自己成為“人” !
荊棘鳥讀后感4
梅吉,一個漂亮溫柔,單純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有著童年的不幸和快樂。愛著拉爾夫,卻又不能得到他,只能向面對一個神那樣,無力與上帝和教會抗爭。只有在照顧小哈里時她才是快樂的,回味和拉爾夫在一起的情景才是快樂的,但是這種美好只能被上帝冷冷的隔開,而且遠遠的望著,內心在焦灼著。梅吉選擇了酷似拉爾夫的盧克,目的竟然是為了有個孩子,有個依托,但實際是錯了。
盧克只是一個能干的工具,一個砍甘蔗的能手,他的生命里就是甘蔗,金錢土地,女人只是一種非常好,非常美的調劑品。最終沒能給梅吉一個家,連唯一的女兒朱絲婷,都是梅吉耍的小把戲才得到的。悲哀之至,盧克只愛自己,愛一切讓女人厭惡的東西。又說拉爾夫,在多年后知道梅吉嫁人后,又杳無音訊,他才發(fā)覺心里還有梅吉的位置,滿世界去找,當失去她的時候,才想到要得到她。他們背著上帝,偷來了戴恩,一個完美無瑕的翩翩少年,一個致力于現(xiàn)身宗教事業(yè)的年輕教士。梅吉守著戴恩心滿意足了,就如同擁有了拉爾夫,但是戴恩終究是上帝的禮物,梅吉無能為力挽留不了他留在佛羅海達,只能是把從拉爾夫那偷來的還回去,還給上帝。戴恩,一個悲劇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擁有他,可悲啊。
梅吉的媽媽菲,眼見著女兒的出生長大,重蹈著自己的覆則,去沒能及時的拉一把,就好像看著她自生自滅,一切就結束了。菲,本是一個大家閨秀,愛上一個政治家,守著他們愛的'結晶弗蘭克,單獨的與自己的家庭脫離,隨著帕迪,一個老實巴交的好丈夫遠離了自己的故土。有了弗蘭克,她也就知足了,可是有一天弗蘭克失蹤了,永遠的不會來了,菲的心也就死了。每天機械的重復著家務,心靈也麻木了,根本關注不到梅吉的變化。
但是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會隱藏壓抑自己的情感,同時也是活得不快樂的一個女人。直到帕迪和斯圖爾特的離去,菲才醒悟過來,“我只要看他一次,哪怕是一次”,菲才發(fā)現(xiàn),她也愛自己的丈夫,可憐的帕迪呀。但是自始至終,菲都是一個堅強打不倒的女人。
荊棘鳥讀后感5
麥琪看著丹尼一天天長大,心中很是欣慰,她認為丹尼是她從拉爾夫那偷來的,從上帝那偷來的。在丹尼十三歲時,拉爾夫終于有時間到德洛耶達去探望麥琪,他早已升為紅衣大主教了。他沒有對外人說他要回去,他悄悄的開車回到德洛耶達,見到的第一個人竟然是丹尼,也許是血緣關系,兩人一見如故,都彼此喜歡對方。但純潔的拉爾夫從沒仔細的看過自己,丹尼長的如此像他,他都沒有看出來,都沒有想過丹尼是他的孩子。相聚了幾天,他又匆匆走了,但沒想到他此行給丹尼留下一生都無法磨滅的影響,丹尼立志要做傳教士,當麥琪聽到長大的丹尼這麼說時,麥琪震驚了,她傷心的大哭起來,說是上帝的懲罰,她從上帝那偷來丹尼,現(xiàn)在又要將丹尼送回去,為上帝效勞。但是麥琪答應了丹尼,決定將丹尼送到羅馬,讓拉爾夫來照顧他,丹尼非常高興,拉爾夫見到丹尼也非常高興,但他們都不明真相。
丹尼在神學院學了八年,終于畢業(yè)了,正式任命為一名教士,同時也放了兩個月的假期,他打算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先去旅游,后一個月回德洛耶達,因為在他任命時,所有的舅舅都來了,姐姐也來了,但是母親沒有來,他知道母親很傷心,所以決定要回去好好安慰母親。但是發(fā)生了一件誰也沒預料到的事情,當?shù)つ崧糜蔚窖诺鋾r,在克里特海灘游泳時,為了救兩名溺水的德國女人,他失去了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兩個女人的生命。那時雅典正在打仗,在他的護照上有他姐姐的電話,警方通知了他姐姐,他姐姐又通知了母親,麥琪不敢相信這是事實,無法用悲痛來形容麥琪,那叫心裂,撕心裂肺,她立刻飛向羅馬,想讓拉爾夫利用權利把丹尼從雅典運回來,見到拉爾夫,告訴了事實真相,當拉爾夫得知丹尼是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又不在人世了,拉爾夫大聲痛哭,哭聲就像是走過地獄大門的靈魂發(fā)出的呼喚···
拉爾夫獲得特權,和麥琪一起坐著一架私人飛機,到雅典把丹尼接了回來,回到德洛耶達,親自為丹尼做安魂彌撒,回羅馬后沒多久,拉爾夫也去世了,但麥琪還是頑強的活著···
這之后還有好多故事,主要是賈斯丁的故事,一個唯一的繼承人的故事。
看這部書時,我為她喜,為她憂,不知流了多少眼淚,雖說是一部家世傳奇,但我更多的是被他們的愛情而感動,沉浸在愛的苦海中···
愛的辛苦,愛得痛苦!
荊棘鳥讀后感6
作為澳大利亞作家的考琳?麥卡洛,1977年在美國出版了這本堪稱澳大利亞版《飄》的《荊棘鳥》,小說情節(jié)生動而曲折,結構嚴密而精巧,文本清新而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亞風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名女性作家,對女人愛情心理的探索與描寫,細膩感人,讓人不覺是在寫自己。
這本小說最動人之處就是梅吉和拉爾夫神父的傾世愛情,它并沒有像世人講的,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般悲哀,因為他們的愛情至少延續(xù)到了他們相識很多年以后,直到他們老去死去,只是他們的感情糾葛綿長,讓人看后又笑又哭又愛又恨。其中描寫的克立里家族是一個傳奇式的家族,從帕迪克立應無兒無女貴婦人瑪麗之召,攜妻子和七個兒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里達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立里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和中國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情節(jié)頗為相似。小說從1915年寫至1969年,中間的主人公分別都是階段性的出現(xiàn),沒有重疊,也沒有重復,但是主要還是以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
我們不知道這個綿長的故事將怎樣開始,就像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怎樣結束一樣。拉爾夫初見梅吉之時,梅吉才只有七八歲,而拉爾夫已是神父,十八九歲,年齡的差距,和宗教的教義,注定他們是難以走到一起的。何況是像拉爾夫,這樣虔誠的基督教徒,禁欲主義者,或許連愛情也不知為何物吧?墒牵灰姷矫芳,就有了那種異于常人,異于教徒的感情。我們無法苛求一個人思想要有多純潔,就像我們無法苛求這世界沒有矛盾一樣。當然他們的愛情是純潔的,沒有任何雜質的。
但是讓人憤怒而又想要哭泣的是,拉爾夫并沒有想要娶梅吉,他還是遵從他的信仰,他要做他的主教。梅吉也沒有強烈的想要嫁給拉爾夫,她渴望單純的為人妻,為人母。所以許多年直至他們老去,他們也只是純粹的愛著,沒有夫妻之名。就像是《刺鳥》里唱的',龍舌蘭的花朵,不代表絢麗,選擇燃燒了自己,將真愛延續(xù),或許這就是一首悲歌,屬于他們的悲歌。他們讓我看到了永恒,也看到了宿命,看到了奇跡,也看到世俗;蛟S,有時候人活著就是這樣吧。真正的愛情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來換取的。正如小說所寫的哪樣,鳥兒帶著荊棘,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死去。
荊棘鳥讀后感7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題記
書的開頭這樣說道:傳說中有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yōu)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云,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就是《荊棘鳥》。這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chuàng)作的一部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拉爾夫一心向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xiàn)。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全文對菲奧娜、梅吉與朱絲婷三位女性形象最為深刻。在男性形象中,則是拉爾夫。他們都是一只只荊棘鳥:菲奧娜與梅吉,在人間的愛中痛并快樂著,她們至始至終都沒有后悔——菲奧娜與帕克汗的愛情是短暫的,但是她卻是在用自己的一生來對愛情進行詮釋,直到她年老時回憶起此事時,仍舊為當時的愛情的感到欣慰,沒有半點后悔之意;梅吉也是可憐的,到最后不僅失去了她的情人,也失去了她的兒子,與拉爾夫所生的兒子。然而梅吉也是幸運的,盡管她不能通過法律與拉爾夫結合,但他倆在感情上從未分開過。
有人說,朱絲婷在文中扮演的是一只另類的荊棘鳥,沒有錯。他的弟弟戴恩的死,使她無比自責內疚。原本他在看到菲奧娜與梅吉的慘痛經歷后,打算終生不嫁。戴恩的死,更使她無比孤傲、冷漠。可雷納的到來,卻喚醒她情感內心深處的一絲絲溫暖,在痛苦的懸崖上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梅吉的歌聲是最美的,一生只為那一首歌。她的靈魂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后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于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說說,書中的獨特愛情結構:三代人的愛,用了三種不同的方式,得到了三種不同的結局。帕迪與菲奧娜潛移默化的愛,梅吉轟轟烈烈卻留下終生遺憾愛,而朱絲婷的愛,柔和了愛情的浪漫與時尚,或許,是所有人中結局最好的。
精神上的挫折打擊無處不在,但之后的涅槃卻是美妙的。愿人人做一只荊棘鳥,為生存,為理想,為愛,奮斗。譜寫那一生中最悅耳的瑰麗詩篇。
荊棘鳥讀后感8
中外名著賞析課上,主講的同學開篇問了一個問題,愛情和事業(yè)你們認為哪個更重要?認為愛情重要的人舉手者寥寥,一個支持愛情的男生說“攘外必先安內”全班笑聲一片。
好像時代變了,人人都是獨立新女性或者理性的男性,都愿意去追求那份可能更穩(wěn)定的事業(yè),不做別人的附庸,不要或許虛無的愛情。
可是愛情是人一生的事業(yè)啊。事業(yè)就算從一而終,也有退休的一天,愛情是可以從遇見陪你到墳墓前頭的。我說愛情更重要,也并不是二者取其一,而是在兩者沖突時,我不會像拉爾夫神父那樣不停止對事業(yè)的追求,而更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愛人中去?赡芪疑砩献非笸挼奶煺婊孟脒沒有褪去吧…所以這樣一部太現(xiàn)實的…為了名利放棄真愛的小說…讓我看的有些惱火…小說不應該是追求真善美與宣揚為了真愛放棄一切的飛蛾撲火一般的愛情嗎!荊棘鳥的.反其道而行之算是給了我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腦袋結結實實的一棒。
梅吉和菲的命運真是驚人的相似,都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為這個人生了一個男孩,隨便嫁給了另一個人,然后把自己驚艷高貴的生命消耗在平凡的柴米油鹽里?傆X得這樣是對她們本應該更加浪漫輝煌的生命的浪費。但至少她們有錢,好歹能有物質上的富裕。
在我的眼里,拉爾夫和盧克在本質上其實也沒有什么區(qū)別。從來沒有哪本書這樣討厭男主。為了自己冠冕堂皇的事業(yè)棄真愛于不顧。你選擇事業(yè)放棄愛情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既然對于你的身份這是一道單選題,就請不要走了一條路又常常望著另一條。你手上的白玫瑰沒有那朵墻外的紅玫瑰嬌嫩欲滴,你拿著白玫瑰俯身嗅紅玫瑰的芬芳,那紅色的美人把芬芳全給了你,她什么都沒有,你又走回自己的路上去拿著自己的白玫瑰。撩完就跑不就是典型的渣男嗎!盧克給梅吉的是關于虛無縹緲未來的描繪,你給她的是仿佛唾手可得又觸不可及的愛情。這兩座空中樓閣就這樣伴隨著梅吉活過一年又一年,然而全都是泡沫。
這本書是閨中密友十八歲生日時她媽媽送她的禮物還順帶捎上給了我一本。她媽媽給她的美好祝愿是,在愛情上一定要找到心靈相通的人,能夠溝通的人。不然一步錯步步錯,像梅吉問她媽媽菲奧娜的那樣: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做錯了呢?菲奧娜說,從一開始。
所以雖然這本書挺慘,對于美好的愛情,我依然懷有一份向往。
荊棘鳥讀后感9
以前以前無數(shù)次的告訴自己看完一本書要立刻忘記它否則它就會影響到自己可有些東西是深入肺腑的那么的叫人難以忘記就如這本書《荊棘鳥》若喜愛感情故事的話,就不能錯過了。最完美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主人公的感情雖然是個杯具,但是是凄美的。這種愛就像這么一只鳥兒,只有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才能放出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曲終而命竭……用響遏行云的歌聲來終結自己的生命讓整個世界都在傾聽愛讓我們苦楚
愛讓我們清醒文章以十分悲切的結局來收尾或許這也使這本書成功的原因吧細膩的筆風描繪一個疆馳萬里的澳洲的風光人情
克利里一家的人生都是值得品味的
中心是拉爾夫和梅吉跨越時光和生死的愛戀
無論是菲,梅吉,朱絲婷三代女生
還是好斗弗蘭克,溫存的帕迪,或是雙生子,早逝的斯圖爾特和迪恩
都讓人無限想象感嘆感嘆人丑陋的欲望感嘆那種不顧一切的真實斯圖和戴恩的.死都讓我感到很震撼很悲哀怎樣就是那樣的結果遺憾!遺憾!
拉爾夫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沒有理想又無比自私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和心愛的人廝守終生可又能怎樣又有那個女生愿意陪他長久熱烈哪此時此刻也就想起了愛默生的那句話“不管你的愛人在你的心里有多沉重都不好被她占據(jù)你的全部”可又有些同情拉爾夫,他一生只愛梅吉一個女生,愛到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可梅吉也知道痛苦都使自己造成的
只是任性的不想放下哪就只有吧荊棘刺入胸膛唱世界上最動人的歌曲為了感情,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卻把畢生的心血都給了那個所負于自己的人。
可悲!可悲!戴恩一個更為悲傷之人只是感到十分的惋惜他最后還是安詳?shù)淖吡税苍數(shù)脑诹硗庖粋世界追尋他無比深刻的夢幸虧梅吉的女兒朱絲婷不象她的媽媽也不象她的外祖母。若她的感情也象媽媽和外祖母那樣,兩個人明明相愛,卻又不得不割舍掉那份情。用此刻的話來說,叫愛了不該愛的人。若命運就這么不停地輪回著轉,從起點到終點,再由終點到起點,我或許會瘋掉的。還好,盡管朱絲婷的感情經歷的時刻漫長,可還是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是一場凄美絕倫又扣人心弦的感情故事或許我們的周圍也有類似的故事吧還好我堅信感情堅信最完美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chuàng)來換取的或許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愛一個人為她痛苦著,折磨著,也幸福著,只是這種遺憾讓讀者有點承受不起,但是這也正是此書的吸引人之處。
荊棘鳥讀后感10
一個是畢生追求的權利和榮譽,一個是愛入骨髓的愛人,內心不停的掙扎,斗爭,拉爾夫還是選擇了前者,這使得他的一生盡管有權有名,但是內心還是極度的痛苦,惋惜,愧疚,但不得不說和梅吉間的愛情還是深刻的,令人感動的,自始至終,他們的心中都是對方,只不過一直壓抑著,可以說他們是有幸的,畢竟遇見了彼此,遇見了愛情,遇見了值得牽掛一生的人;可他們也是不幸的,明明很愛,可是內心不斷的壓制自己的情感,相互折磨,以至于后來他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渴望有了自己的孩子,還是因為拉爾夫的仕途而隱瞞,以至于最終加速了拉爾夫的死亡。整本書里梅吉和拉爾夫的間深刻的愛情是令人惋惜,感動的,即使知道他們之間的愛情不可實現(xiàn),即使知道這段路有多么痛苦,可是他們依然毫不猶豫的追求,用盡全身心的力氣去追尋那段明知道要經歷那種痛徹心扉也要那一霎那間的燦爛。荊棘鳥的絕唱
而對于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來說,梅吉和弗蘭克是不幸,因為弗蘭克是菲最愛的孩子,所以在這個家里,他是帕蒂和其余所有孩子所討厭與排斥的對象,因為他獨占了本該屬于他們的愛,以至于這種環(huán)境加速了他逃離這個家的心,雖然他是真的很愛他的`母親,但是他的內心已經不健康了,他討厭這個家,喜歡用拳頭去外面的世界闖蕩,起碼不像在家里那樣一直被壓榨,這無疑更加速了他的悲劇人生,在監(jiān)獄度過大半生。而因為失去弗蘭克,菲的人生沒有活力,他的生活也沒有了中心,她看不見別的孩子,使正在青春期的梅吉對生活充滿了恐懼,和對生理知識的匱乏,使他的青春期充滿了憂慮與不知,幸而有拉爾夫幫她,所以慢慢的在他情竇初開的時候,有拉爾夫陪伴,所以她才會愛的刻骨銘心吧。在有了蒙恩后,他把那份對拉爾夫的愛全給了他,無疑蒙恩是個幸運的,他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愛,可是即使這樣,也無法改變他的結局,成為一名像拉爾夫一樣的教士,結果在度假時因救人溺水而亡。相對于梅吉和菲,朱麗婷和梅吉,朱麗婷是幸運的,雖然梅吉鐘愛蒙恩,可是也愛朱麗婷,他沒有缺少很多,當他一直想走出去,去實現(xiàn)理想時,梅吉知道,這個時代講要結束了……
荊棘鳥讀后感11
這本書慕名已久,讀后確實覺得名副其實。如果說要評價,便寫寫自己的讀后感想,希望做個成功的安利吧。
書的主線是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禁愛”。作為神父,拉爾夫不能和梅吉在一起,他無法放棄自己的信仰和對權勢的追求。汲汲于名利,本該是多么庸俗的事,在作者的偏心下,拉爾夫被塑造成了一個極富有魅力的男人,大部分人都被他折服。而正因為他想往上爬,梅吉的姑姑瑪麗,這個精明富有的`“老蜘蛛”(作者三番五次地這樣寫,真是刻薄又貼切的比喻……)看穿了他,逼迫他在梅吉和平步青云的機會中選擇一個。拉爾夫選擇了前途,選擇了繼承“老蜘蛛”巨額的遺產,這是第一次轉折。
第二次也是梅吉在知道與拉爾夫在一起無望后,選擇嫁給和拉爾夫容貌相似的盧克。后來的事實證明盧克只是貪圖她的財產,甚至讓她陷入糟糕的境遇里。
作者在寫到盧克與拉爾夫相似的容貌時,我就在想:“不會吧,不會這么狗血吧……”后續(xù)的發(fā)展果然是梅吉用了點小手段讓這個拉爾夫的孩子名正言順。她在離開盧克時說:“你使我想嘔吐!盧克.奧尼爾,了不起的是我,你一錢不值!”我讀到此處,實在嘆服,有古詩文里與君長訣的氣度。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梅吉從拉爾夫那“偷”來的戴恩,選擇去做神父,并死于營救溺水者。她希望讓拉爾夫的一部分一代代延續(xù)下去,但這樣的愿望也隨著戴恩的死亡而告終。
到最后,德羅海達只留下了遲暮的克利里一家和他們的朋友們。拉爾夫,菲都相繼去世,梅吉繼續(xù)平靜地生活,用余生去回味這一段求而不得,甚至某種意義上蕩氣回腸的愛情。
書中的每一段感情,除了朱絲婷和雷納,似乎都不得善終。無論是菲和她年輕時愛著的那個男人,還是帕迪對菲幾近虔誠的愛,或是梅吉和拉爾夫這一主線,都帶著悲劇性的求不得,不可說。書里的人物就像書名“荊棘鳥”一樣,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而這是不得不如此的,是被迫的。為愛所迫,大概是世界上最無奈又甘之如飴的事了吧。
德羅海達的幾代人,經歷了戰(zhàn)爭,卻沒有在戰(zhàn)爭中死去,而死于一個個意外,也是天命無常。
這本書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喜歡《飄》。同樣有戰(zhàn)爭,同樣寫愛情,但是《飄》的斯嘉麗形象更加豐滿,讓人又愛又恨,而《荊棘鳥》不如它出彩。
不過總會都是一句話,愛太苦了,卻又心甘情愿。
荊棘鳥讀后感12
《荊棘鳥》讀完了,不免有些感慨,讀這部書和其他的著作不一樣,我不是完全奔著情節(jié)去的,而是在閱讀中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現(xiàn)在的通俗小說的寫法做以比較。
首先,作者用大段冗長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襯托情節(jié),如果放在中國當今,許多作者是讀不下去的,但在這里,真實細膩的景物描寫和人物心理描寫,讓人并不感到煩。
在情節(jié)構造上, 并不是完全靠沖突來吸引讀者,例如寫到阿爾夫和麥基去澳大利亞珊瑚島約會,我合上書本,為它設立了若干個結果,我設想他們在約會的時候會被陸克萊撞上;我又設想其他的游客認出阿爾夫神父;我甚至設想阿爾夫神父靈魂出竅……但最后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在島上平安度過了蜜月期,這個和現(xiàn)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完全不相同。
讀到小說最后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小說的主題思想,在信仰和愛情的取舍中,阿爾夫選擇了信仰和仕途,而麥基選擇了愛情,甚至麥基有些排斥宗教,作者硬著心用戴恩的死,把阿爾夫從宗教拉回到愛情,是一部討論信仰的小說。就像印度電影《小蘿莉和大叔》,到了影片結尾,我們才發(fā)覺是一部政治電影,這也是作者高明之處吧。
阿爾夫死去之后,我拒絕讀后面的部分,我感覺這是作者畫蛇添足,本來全篇描寫麥吉一生的愛就很圓滿了,其他部分都顯得有點多余。
所有的人物中,盧克的.設計是最完美的,盧克是一個狂熱的勞動者,一個完全的利己者,一個吝嗇的把錢能榨出油的人,但有著和阿爾法夫相同俊美的外表,他穿著小短裙跳舞的情節(jié),讓人著迷,但又不免感嘆,上天真有些暴殄天物,讓這么一個美男子成為一個有殘缺的人,小說的最后,他不知所蹤,也可以理解,小說寫到最后,線頭有點多,往往婉不起來。
和瓊瑤小說不一樣的是,瓊瑤的小說里描寫的男女主角不是極致的漂亮,只因為愛情到了極致,所以所有的人物都漂亮起來,但這部小說阿爾夫和麥基都是極致漂亮的人,從寫作者的角度來看,用精致的面容和健美的身材來誘惑讀者的不是寫作者的上策,這也是我感到小說很遺憾的一個部分。
荊棘鳥讀后感13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知道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這是作者的題記,我妹妹去回味這段話,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在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筆下,秒回了一份在澳大利亞宏闊的歷史背景下演繹的絕世愛情。年富力強的神父拉爾夫雖然他心里是一心向往著羅馬教廷的權利,但是他愛上了牧主克利的女兒——美艷無比的梅吉,雖然我不懂,但我覺得他們地位相差大,他們之間的愛情不會那么順利……從兩個人相遇相識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悲劇。
在這經典的小說中,男主人公拉爾夫是一個將自己的圣體和靈魂都可以獻給上帝,一個以成為紅衣教主為自己的人生追求的人,我覺得這么一個有追求感的人是不會的……
可是讓我吃驚的'事一個這樣子的人遇到了梅吉時,他卻變了,他的內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當時沒想到,讀到這里我以為他們倆會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我轉眼一想,拉爾夫是一個有追求,有權利的人,兒梅吉只是一位牧主的女兒,這兩人之間地位的懸殊,現(xiàn)實的殘酷,終究他們不會走到一起,會是一場悲劇。我繼續(xù)讓下讀、看,拉爾夫還是選擇了他的事業(yè),有些事情就是注定好了的……
這一幕幕曲折優(yōu)美的情節(jié)發(fā)展,這一段刻苦銘心的歷程,都老早把我?guī)脒@個傳奇時代,看著這本書的男女主人公,我的情緒都為梅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著,為他們的相遇而喜悅,為他們的相知而溫感,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最終……
鳥兒胸前帶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哪荊棘刺進的一瞬間,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書名荊棘鳥的含義,讓我心有體會,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chuàng)來換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根刺,或許是一種執(zhí)念,我們要不惜以一切劇痛來換取,然而不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令人感慨的,因為我覺得那才是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荊棘鳥讀后感14
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讓人的心情處于悲涼的狀態(tài)。拉夫爾和梅吉注定無法相守,一邊是事業(yè),一邊是愛情,拉夫爾注定要為事業(yè)風險一生,而梅吉注定要為守護心中的愛情孤苦一生。在事業(yè)上,拉夫爾是成功的,為了他的上帝,為了他的信仰,他毅然遠離梅吉,但是心中卻永遠充滿了內疚與痛苦,他愛梅吉,但是他又無法沖破世俗的束縛,他心中的思念,憐惜,落寞,糾結,梅吉又何嘗不知。梅吉對拉夫爾的愛由始至終從沒有改變過,她和一個外表酷似拉夫爾的男人結婚,她把他當成自己的心愛之人,就算得不到拉夫爾,也要和他相似的人結婚,那個男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守財奴,他享受吃苦受累的過程,他是一個無情,貪婪,自私自利之人,同時也是一個可憐之人。
梅吉借丈夫之名與拉夫爾私通,她終于如愿以償?shù)玫嚼驙柕囊徊糠,她把全部的愛都給了他們的兒子戴恩,他是她的希望,她的動力。沒有拉夫爾在身邊,她有他們的兒子,即使她與現(xiàn)任丈夫有一個女兒。有了拉夫爾的兒子,她毅然回到德羅海莊園,回到她的親人們身邊,在那里,她可以盡情的'享受屬于她的時光。
他們的兒子長大了,像拉夫爾一樣,戴恩信仰上帝,他不想結婚,他是一個活脫脫的拉夫爾翻版。梅吉把他送到拉夫爾身邊,成全他的夢想。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戴恩是拉夫爾的兒子,而拉夫爾卻至始至終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兒子,而且就在他身邊。戴恩在希臘救了兩個女子卻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還沒來得及知道自己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就突然離開了人世。
拉夫爾知道了自己有兒子,而且還是戴恩,但是他卻永遠見不到他了。他永遠也無法原諒自己,這就是命運,他忠于上帝又欺騙了上帝,上帝用他的兒子懲罰了他。在戴恩下葬后的幾個小時后,他在梅吉的懷里永遠的離開了她,他終于忘了梅吉,他沒有死于上帝的懷里,在上帝的光輝下,他死于他最愛之人懷里,他解脫了,這份愛太沉重,太綿長,太痛苦,太糾結了。
荊棘鳥的傳說: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愿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后,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云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chuàng)來換取……
荊棘鳥讀后感15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閑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后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愛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只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并不懂得愛情是什么,只知道喜歡和他在一起,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起騎馬,一起散步。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愛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己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后來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非常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里只有錢的守財奴。麥琪和她結婚后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直守護著,照顧著,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后麥琪心灰意冷。隨后拉爾夫通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里,她們終于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爾夫終于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因此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并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己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ㄅⅲM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都沒有多想,只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盡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但是沒有對任何人說,包括麥琪。
【荊棘鳥讀后感】相關文章:
荊棘鳥作文11-07
荊棘鳥作文06-28
荊棘鳥讀后感01-17
《荊棘鳥》讀后感11-04
《荊棘鳥》讀后感04-02
荊棘鳥讀后感10-28
荊棘鳥作文4篇08-05
荊棘鳥作文3篇08-03
荊棘鳥作文(精選20篇)12-02
荊棘鳥精彩段落匯總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