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xiàn)實。這是一部關于夢想,關于現(xiàn)實,關于人性,關于天賦的書,斯朱蘭(斯特里)人到中年,帶著不被人認可的天賦與激情,拋棄了原本優(yōu)渥平淡的生活,選擇了不被人理解的追夢人生路。他一路窮困,一路滿足,一路不后悔,在大溪地之前的每一天只被僅有的'德克所同情,在大溪地之后,他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同情,但他不變的內心深處,依然只有畫畫,他畫的滿足,畫出了內心,畫到生命最后一秒。在他死后,他成名了...
現(xiàn)實中的我們誰敢認可自己身體所蘊含的天賦呢?誰會不理睬世俗所有人的眼光堅定做自己呢?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我們都是在拿著“六便士”的生活里簡單平凡的努力著,甚至在此一生無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看著朦朧的“月亮”,訴說著它的美麗,缺在每個白天都將它藏匿,為自己眼前的現(xiàn)實而努力,好讓“六便士”更多一些,更充實一些,我們,至少我是,沒有斯朱蘭的勇氣與品行,也未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與無法克制的激情,我只能在現(xiàn)有的生活里盡量堅持著自己的愛好,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然后努力做好點的自己,努力著過好這一生,也許,參雜著夢想,也許,只關于現(xiàn)實...&,你選什么?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
《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多么高潔,高高掛在天上,那么明朗迷人,可能月亮就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夢想,有的遙不可及,有點遙遠,但是無時無刻不令我們神往。而六便士呢?則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現(xiàn)實和卑微。月亮和六便士都是圓形的,都是閃閃發(fā)光的,但本質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征著理想和現(xiàn)實吧!
我們也常說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但是我們不能終日仰慕月亮,卻看不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追求夢想本沒有錯,但是我們還是要現(xiàn)實一點,在物質允許的情況下,在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養(yǎng)活我們的身體,能夠照顧好我們的'家庭,能夠讓我們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放開精神的自我去追逐夢想,很多人的夢想就是這樣經過一番追逐之后,看著挺遙遠,經過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最終也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3
作者薩默賽特毛姆曾說,《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與小說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別有深意。在那無數(shù)的選擇中,是選擇抬頭仰望皎潔的明月,還是彎腰撿那枚六便士硬幣?這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讓人有一些猝不及防,是選擇理想還是現(xiàn)實呢?
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年近40的'證券經紀人,在一夜之間斷然拋棄自己的家庭,事業(yè),離家出走,孤身一人尋找自己的崇高藝術理想。最后他一生飽受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他將一切畫作,付之一炬。
在世俗人眼中,特里特蘭格并不討人喜歡。他性格孤僻,毫無人情味,在道德層面,他忘恩負義,拋棄妻子,令人詬病。但是在藝術境界中,他是那舉世無雙的繪畫天才,而一顆璀璨的藝術之星,又怎么會被世俗的看法和生活所捆綁呢?
我認為他也是偉大的。他一個40出頭,毫無藝術功底的大叔,都能為了夢想放下一切,放棄一切,只為了追求那遙不可及的藝術夢,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如果你也有夢想,那么不妨大膽一點,用勇氣與熱情去追求吧。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來,拼盡全力讓這夢想之花,盡情開放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
讀此書時,恰逢在要不要結束北漂的思想斗爭中。此刻大結局,我正在Z77回家的車上,還有一個小時到家。
書中有多處印象深刻的地方。我總是這樣,恨不得每句話每個字都能聯(lián)想感悟到點什么,附庸風雅,確實啰嗦。
對斯朱蘭,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斯朱蘭最后在大溪地的生活。流浪了那么久,追逐了那么久,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與生活。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對于作者,艷羨他的生活,各地采風,適爾的小住。做做自己的.工作,和朋友聚一聚,到鄰居家蹭個飯。吶,這不就是我這幾年的生活嘛,吃喝玩樂,掙不掙錢,能力有沒有提升,反正是玩好了。
還有佩服書中寫到的那個醫(yī)生,決然下船投身到我能糊口就夠了的自由生活中,這何嘗不是我北漂的生活,睡天橋也要來過的北京。
“你后悔過嗎?”
“沒,一丁點都沒!
可是我只是糊口是不夠的,況且北京也不是大溪地那樣的景象,當初到北京也不是糊口的目標。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干……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5
閱讀此書是我一直在糾結于這本書名字的含義,后來查閱資料才曉得“月亮與六個便士”既“理想與現(xiàn)實”?上У氖,我目光粗淺,在書中get不到這個點,總覺得斯特里克蘭從來就不是在乎現(xiàn)實的人。
斯特里克蘭最耐人尋味的是逃離的過程,逃離肉體,逃離世俗,逃離文明。有人評價“這樣的斯特里克蘭稱不上一個為藝術奔走的勇氣,他僅僅是為了自己舒服遵從了靈魂的選擇而已!弊鳟嫴⒉皇撬矏鄣,而是他發(fā)泄靈魂的一種最舒服的方式。正如他所說的“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愛塔是斯特里克蘭最后的女人,她的愛是無私的,即使她依然沒有獲得斯特里克蘭對愛。
藝術是孤寂的,顯然斯特羅夫是第一個欣賞甚至尊敬斯特里克蘭的藝術作品的人;'外表下是一顆溫柔的心,就像溫泉里的水不瘟不火,沒有令人著迷的地方。他的心很大,可以容下任何人和事,他可以原諒斯特里克蘭的粗言鄙語,甚至在妻子出軌后依然包容他們。斯特羅夫在藝術,在愛面前是沒有尊嚴的。他是一個溫柔的人,卻在苦難中消磨了意志,我不喜歡他的結局,但是也找不到更合適的結果。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6
第一天看了三章,第二天接著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已經完全忘記前面的東西,只能又從頭開始。不得不說,確實有點難代入。
看書的全程都在心里默默譴責主人公,真是極度討厭他了。!憑什么覺得自己的月亮就比別人的六便士高明很多?對所有人永遠都是戲謔與謾罵,從不顧慮其他人的感受,罪狀真是多到數(shù)不過來!!
如果說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是對立的,他追求純粹的藝術,并不在乎俗世的雞毛蒜皮,那么,他拋妻棄子毫無歉意,因為他們是他藝術道路上的絆腳石,為什么又要招惹別人的妻子?發(fā)泄完性欲又殘忍地拋棄,害她慘死?對于真心幫他的人不但沒有感恩之心,還永遠謾罵,如果他覺得這沒什么,為什么又在別人罵他的時候大打出手?你也知道憤怒?
你眼里只有畫畫,為什么還要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死乞白賴地讓別人供你吃喝?一輩子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要成為他實現(xiàn)夢想的助力!自私自利,無情無義!
更可恨的是,在所有人眼中,這些罪行都因為他是天才而可以被原諒,他在他們眼中是偉大的,以至于我看著看著就懷疑整本書是不是在反諷。
你可以追求月亮,但永遠離不了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7
先蔑(xi)視(huan)一下作者吊人胃口地開篇,也著實抓住了讀者一探究竟的讀欲,故事并不復雜或者跌宕起伏。
書中講述斯特里克蘭跳出四平八穩(wěn)的中年生活,毅然決然以一封紙書的方式拋妻棄子,而原因卻“僅僅”為了畫畫。在其顛沛流離的畫畫過程中,他罔顧周圍一切朋友的勸誡,對幫助他的人惡語相向,視恩德為塵埃,不知好歹又自私冷血。如此“三觀不正”的.人設令人咬牙切齒。
隨著故事的進展,一個能夠脫離現(xiàn)實束縛和本欲的桎梏的靈魂逐漸明晰而奪目,也就不那么令人生厭,雖然最終死于疾病,甚至其藝術作品亦所剩無幾,有了點自食惡果的嘲諷。而之前的那些人日?此啤绑w面”、“高貴”的人卻總是在世俗的淫威中投下虛偽的影子。這也佐證了斯特里克蘭自我超然的難得。
如此一來,卑鄙與高尚,邪惡與善良,仇恨與熱愛,真的可以并存于同一顆心靈中。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說明這種超然的純粹性?那么斯特里克蘭在無論陷入何種窘迫,遭受多少異眼,始終對生活沒有半點怨言和失去勇氣。這一點足矣。
在紛擾世界的旋渦中,什么樣的精神浪花能夠觸拍生命的海岸。
我想,就是追逐遙不可及的“月亮”,而于“六便士”絲毫不染。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8
這部書與其說是毛姆為紀念高更而作,不如說是毛姆對高更的思想和性格探索的結果。導讀中說,這部小說曾經被詬病失實,其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性格與高更不符。要是這么認識,我覺得就大大的誤讀了作者的立意,如果作者是為高更立傳,不如直接用高更的名字,為何還要以斯特里克蘭出鏡。
毛姆與高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是沒有交集的,但毛姆非常欣賞甚至迷戀高更的作品,當他欣賞這些畫作時他深陷于高更的精神世界,并透過這些畫作所表達的精神訴求和高更的個人經歷,他慢慢的解讀出他想象中的.高更,也就是書中的斯特里克蘭。
一部好的作品是能讓欣賞者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世界的,無論是強烈無法抑制的熱情,還是冷靜客觀的解讀,都讓欣賞者忍不住想從精神上的共鳴進一步去探索更深層次的人性。高更的作品讓毛姆看到了畫中的高更,同樣毛姆的作品也可以讓我們讀出書外的毛姆,這絕不是一部通俗小說可以做到的。
至于書評的四星,而不是五星,并不對作者的寫作技巧或理念不完全認可,而是因為書中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不夠完整。當然,這是因為作者本來就是從畫作解讀人物的原因造成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9
無數(shù)讀書公號推薦過的毛姆這部長篇,一口氣八個小時讀完,然后義無返顧甘愿成為推薦者的擁躉,希望有更多人讀到它。毛姆描摹人物簡直活靈活現(xiàn),英國式的反諷暗喻堪稱登峰造極,不論斗轉星移世間萬物如何裂變,人性最深處的東西俱是相同,用尖酸刻薄的文字寫出更深刻叫閱讀者駭顏,如果有人不喜歡這樣的文字,準是他描摹人性太過赤裸太過精準。每個章節(jié)的精彩部分我都想評論,又覺得蒼白無味的旁白辭不達意,一閱到底的欲望不忍打斷,即便長篇累牘的敘述也頗有樂趣,無暇顧及它的`現(xiàn)實意義,只覺得說的真就是這么回事!
第一人稱講述所見所聞真好,看上去很客觀,其實很主觀,他在文中巧妙地表達他能寫而不屑于寫的俗套手法,狡黠又智慧。這類云淡風輕與己無關的寫作風格現(xiàn)在比較常見,看似沒心沒肺,實則更具迷惑性。小說題目與小說內容豪無關系,我覺得沒必要非要套上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名頭牽強附會,我猜沒準作者在考慮書名的時候恰巧抬頭看見月亮,低頭看見桌上的六便士,這般理解更如作者所愿,僅此而已。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0
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不感興趣!他的特立獨行太過驚世駭俗,如果僅僅是驚世駭俗也就罷了。偏偏,他的驚世駭俗還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了那些曾經愛過他,甚至給予他巨大幫助的人以巨大的`傷害,這讓我實在受不了。
盡管從小到老,我一向以為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與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相比,我簡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許,正如書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獨行也不能掩飾平庸的本質”。我想,我的特立獨行只不過是想掩飾我平庸的本質罷了。
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迪爾柯·斯特羅伊夫。他是一位長相滑稽的荷蘭畫家。雖然繪畫天賦不高,但是富有極高的藝術鑒賞力;雖然為人有點傻里傻氣,不諳世情,但是真誠善良,寬容大度;雖然朋友一再有負于他,但是他總是以德報怨。他給我的震撼:一是他的愛才之心,盡管此“才”并不與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愛人之情,盡管他所愛的人并不愛他。
這是我第一次讀毛姆的作品,感覺書的前面部分語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語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與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盡管讀完之后,我對“月亮”心生恐懼,對“六便士”卻心有戚戚焉。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1
我是第一次看毛姆的書,不得不說,寫的真的很好!对铝僚c六便士》里面刻畫的畫家“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在大眾眼里,他絕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如他人到中年,拋家舍業(yè)、拋妻棄子去追尋自己的繪畫夢;又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我想通過上面的這些例子,我們的讀者是很難認為他是我們傳統(tǒng)道德意義上的好人的`。但正如毛姆在作品中所講:“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也許不會喜歡這個畫家,因為他不通世故、自私冷漠,甚至有點道德低下,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和才能,不得不佩服他為了藝術的完美創(chuàng)造而放棄一切、執(zhí)著追求精神所折服。
我們很多人缺乏的往往是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在我們開始之前,自己便會自動地扼殺一切可能。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于“老于世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從來也拿不出“斷舍離”的勇氣來,拋開一切去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我想當我們高聲呼喊“理想”之前,我們要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我愿意付出代價去追求嗎?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2
存了很久的書了,放著一直沒看,前段時間陸陸續(xù)續(xù)的給看完了,我看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震撼吧!敢于放下自己身邊舒適的一切,勇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你也不知道前方會有什么樣的困難等著自己,追夢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風順。
斯朱蘭在追求自己夢想時,那種執(zhí)著和堅定著實讓人很是佩服,但在此也覺得他十分的冷酷無情,對于幫助他的人反而不懷感恩,無視一切,和布蘭琪結合,傷害了德克,看到這篇時,覺得他可惡透頂了,對德克殘忍極了,雖最后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死的很慘,也總是他自己選擇的,是要接受自己這樣的后果。
整篇我覺得比較慘的還有德克,雖說很老實,但腦子并不傻,很愛自己老婆,有著一顆很熾熱和善良的`心,受到心愛之人和自己救助之人的雙重背叛,卻也沒有變壞,依然很愛自己老婆,渴望回到自己身邊,卑微的愛著,對斯朱蘭還有關心之處,這才是讓人感覺他可憐又可恨之處,為什么還能期待如此傷害自己的妻子回心轉意,這個三角關系衍生了后續(xù)的悲催故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3
我花了兩天的閑碎時間,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充滿故事性的小說描寫,荒誕不羈又發(fā)人深思。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選擇,其實大多數(shù)人在現(xiàn)實中就已經是滿身泥濘,無法脫身,夢想離他們遠之又遠,談何選擇。
心情很是沉重,每每涉及到夢想,或許我沒有夢想,或者是我的夢想不算夢想,我是一個俗人,而且還是一個貧窮的俗人,凡是俗人都有一個發(fā)財夢,貧窮者更甚,我想發(fā)大財,想一夜暴富,想中彩票,想突然擁有一項超NB的能力,想住豪宅,想用錢燒開水……
然而只是想想,我還是我,一個貧窮的我,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上著班,突然的'雙休彈性工作制,變成了變態(tài)的996,工資不變,無任何補貼,然而還在猶豫,還在彷徨,還在憂桑,還在生氣,不敢辭職,不敢換工作,為什么,沒錢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4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抬頭卻看見了月亮。
——題記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本關于理想和現(xiàn)實的書。月亮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六便士則代表現(xiàn)實生活。理想和現(xiàn)實就像是一對矛盾體,人們都說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或許很難找到這樣一位堅定執(zhí)著的追夢人。在作者毛姆筆下,卻刻畫出了這樣一位清流般的主人公。他對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卻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他嘗試著用畫筆譜寫出光輝燦爛的樂章,傾盡全力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上,F(xiàn)實社會中,在眾人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財富忙碌的時候,夢想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不值一提。大多數(shù)人最后所成為的,并非是他們最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迫于生活的茍且與無奈。每個人都有夢想,可是逐夢的路上總是少不了艱難險阻,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與能力去追逐夢想。如果有一天,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時,請別忘了停下你匆忙的腳步來看看它。
其實月亮一直掛在高空,六便士一直躺在腳下,抬頭仰望還是低頭俯瞰,取決于你自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科普:便士是英國貨幣輔幣單位,相當于中國的“分”,過去一英鎊等于240便士,現(xiàn)在一英鎊等于100新便士)代表現(xiàn)實。
查爾斯·斯朱蘭(原型為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40歲之前是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好員工,擁有一個喜歡結交文學界名流的妻子,兩個健康活潑孩子,成為自己不得不成為的人;40歲之后,帶著對藝術執(zhí)著和激情,拋妻棄子,輾轉于巴黎、馬賽、塔希提島,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雖生活困頓,貧困潦倒,但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人,最后在完成了自己巔峰之作后死于麻風病。
這樣一個不顧一切世俗眼光、道理羈絆,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瘋子,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02-15
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02-16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范文03-25
月亮和六便士閱讀及答案參考02-18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范文04-12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02-06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2-01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后感01-28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0-22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