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后感集合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讀后感1
巴金,作為現代著名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要線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這位文學大師的代表作。
小說《家》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贊年輕一代的反抗斗爭精神。
小說覺慧,覺民,覺新三兄弟在愛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覺慧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覺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覺醒,體察到封建家庭的虛偽、黑暗和腐朽。他們追求先進的思想,關注時事,積極參加反封建活動,他們渴望自由的愛情,討厭封建的家庭婚姻,討厭連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縛,討厭將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禮教中。就像覺慧與丫頭鳴鳳,明知道身份地位懸殊,卻還是不顧世俗的眼光相互愛著,甚至當馮樂山要娶鳴鳳做姨太太時,她寧愿投河自盡也要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
而覺民與琴都是典型的先進青年,在他們見證了覺新、覺慧慘痛的愛情經歷后決定奮力一搏,到最后終于贏得了他們的自由。而大哥覺新是一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現在的話說,他有著人格分裂癥,他不滿舊家庭的專制,然而作為長子長孫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禮教較多的約束,他養(yǎng)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順從的性格。他不敢大膽反抗,義無反顧,以至于不能與自己喜歡的梅芬結婚,更是將溫柔賢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玨推向了死亡地帶。
小說中還刻畫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接受封建禮教安排的婚姻,最終郁郁寡歡,絕望而死的梅芬;頑固封建,完全淪為封建禮教奴隸的高老太爺;溫柔賢淑,通情達理,因高老太爺的死而搬到野外待產,最后因難產而喪命的'瑞玨……這些都是在批評無情的封建禮教所帶給社會的黑暗。
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人們每天過著行尸走肉的生活,唯有新思潮,新思想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這個可怕的牢籠,就像主人公覺慧一樣為了掙脫這個牢籠,到最后舍棄從小長大的家,遠赴他鄉(xiāng)追求自己想要的光明,他的這份追求新思想,新事物,敢于探索,敢愛敢恨的熱情和毅力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家》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巴金先生對現實生活的體會之透徹,更能將這種現實生活展現在他的小說中,那么的清晰,真不愧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家》也不愧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家》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黑熊舞蹈家》,這本書是遠近聞名、無人不知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這本書里記載著許多動物的真情實感,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里有一個故事我很喜歡,是“小熊貓的鑄定式記憶”,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很溫暖的場面。一只可愛的小熊貓,因為意外,它的母親失蹤了,可是,有一只失去孩子的灰色棕熊收養(yǎng)了它,棕熊為小熊貓梳理皮毛的場面讓我十分感動。一個母親收養(yǎng)了一個“孩子”,雖然它們不屬于同一物種,但是,棕熊母親卻把小熊貓當親生孩子來撫養(yǎng),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無私。因為有了母愛,小熊貓才會擁有生命;因為有了母愛,小熊貓才能生存;因為有了母愛,小熊貓才會有一個溫暖的家。母愛是陽光,溫暖我的心田;母愛是彩虹,讓天空如此美麗;母愛是小船,讓我們渡過艱難的河流。我怎能不為之感動?
提到小熊貓,就得出現黑熊了,這個故事名叫“母熊大白掌”,在這個故事里,母熊大白掌為了救小熊,身上的血都快流盡了,可它還在爬山。它爬到山頂,從山上跳了下去,把獵人休息的地方砸得粉碎,自己氣絕身亡。這個時候,我深深地被打動了。母愛居然如此偉大,即使血流成河,它也要保護自己的孩子!母愛竟是如此無私,就算明知會粉身碎骨,為了救孩子,它也會毫不猶豫!那個時候,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這時,我才理解了“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這句詩的真正含義。
這本書里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那是“黑熊舞蹈家”這個情節(jié)。這個故事里面的阿寶和圓球是兩只黑熊,阿寶是雜技團的'明星,可是圓球后來把阿寶取代了。當阿寶再上臺時,卻被人們當成了假的明星。阿寶因為這件事,生氣失控,把圓球打傷,人們便把阿寶關了起來。這個故事讀完后,我非常憤怒,因為阿寶的舞技比圓球好,就要被當成假的,這不是顛倒黑白嗎?為什么要把阿寶關進小籠子里?難道不是每一個生靈都要被尊重嗎?我多么希望人與動物能夠和諧相處。
《黑熊舞蹈家》這本書讓我受益無窮,讀完了它,我明白了母愛的偉大,也認識到了競爭的殘酷,F在,我把它推薦給你,希望你也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許多知識和收獲。
《家》讀后感3
《家》這部書是以中國封建禮教下的大家庭為背景,闡述了在那個時代的青年們如何被摧殘。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為背景完成這部小說的。在高家這個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爺子,他是整個家庭封建禮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說悲劇的創(chuàng)造者。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孫,是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進步青年,無奈卻因要繼承家庭,順承父輩的意思,而斷送了大好前程,成為封建主義的奴隸,并在進步思想與封建思想中間夾縫求生。高覺慧是高覺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樣是愛國的進步青年,他厭惡自己的家庭,并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覺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時他也干預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膽的同丫頭鳴鳳談戀愛;蛟S這樣的事發(fā)生在現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個時代的婚姻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覺慧的確是一個用于沖出封建禮教的進步青年。
當然,高覺慧是一個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會下,更多的是悲慘的例子。比如高覺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順利,不想高覺新的繼母和梅的母親在牌桌上發(fā)生矛盾,于是梅的母親一氣之下就退了這門親事。而高老爺子居然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覺新的婚
事。而覺新的人生悲劇并沒有就此停止。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戀情人梅,覺新便在梅雨現任妻子瑞鈺之間非常矛盾,結果梅卻因為覺新而含恨而終,而瑞鈺卻因難產而死,他縱有萬般無奈的怒火卻不敢發(fā)泄,這一切都因為封建禮教與他自己的不反抗主義而造成的。
覺慧并不像他大哥那樣軟弱,他決定挑戰(zhàn)象征封建主義的爺爺,支持并幫助二哥覺新逃婚,并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覺民終于反抗成功并能夠與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團,與社團成員一起出版《新青年》這本雜志來指責所謂的政府軍隊對學生與百姓們的傷害。盡管他們到處受到政府的打擊與排擠,還幾次被警告必須要停止出版,但他們并沒有停止與惡勢力的斗爭。繼續(xù)想辦法出版《新青年》,但 命運似乎也與覺慧開了一個玩笑,他的戀人鳴鳳要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為妾,而鳴鳳因為覺慧而不愿嫁給別人為妾。無奈之下選擇投河自殺。覺慧因為鳴鳳的死,大受打擊,一氣之下決定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幫助之下,他離開這個家,走向一個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這個人物覺慧,我非常喜歡他,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創(chuàng)造機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象我們現代人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
《家》讀后感4
《家》是歷來高考學子的課外明珠的必考題,其作者巴金先生素來以進步的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暴露舊制度、舊禮貌、舊道德的罪惡來歌頌反抗和光明。
《家》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以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孫兩代沖突為線索。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我作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時也抹了一把辛酸淚。
令我可惜之處莫不過是高家主人公高覺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對封建思想崇尚自由與創(chuàng)新。在那個極度落后的時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而他視其如草芥,愛上了高家公館可愛、善良勤勞的婢女鳴鳳。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來多少癡男怨女因家族反對、等級觀念雙雙殉情,愛情的花朵尚未盛開就已枯萎凋零。不言而喻,封建勢力是悲劇的開始亦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摧殘者。作為新中國人都會為此義憤填膺,可在那個時代,新思想就如春節(jié)的火車票一票難求?蓯鄣挠X慧帶領了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實在是讓人可喜!
令我可悲之處有太多太多。作為高家長子,高覺新過早的擔負起高家的一切重擔,不僅為此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撓,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而直接原因或許讓你啞然失笑:兩家本為親戚因一次小小的爭執(zhí)便決意斷送二人的婚姻。羅密歐與朱麗葉本就是悲劇,但他們的家族有著血海深仇。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實為可嘆!
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農民而絕不可能是其心愛之人。難道世間的愛情都是錯的嗎?為何本來美好的愛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鎖,蒙上灰暗的顏色。金庸先生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愛情的真摯和不計較得失。這是多么美好可愛的感情。
新中國60年風風雨雨,正因其開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緣。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發(fā)奇想誕生了一個夢想便是家家傳頌的天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來源于開放的社會與人類堅持不懈的爭取和追求,我堅信在這個開放的新時代,我的中國夢,總會實現!
《家》讀后感5
這次寒假,由于時光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說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說一說自我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qū)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tǒng)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理解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玨;楹笏^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我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個性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用心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的訓斥,并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溫情關系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述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代社會發(fā)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用心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zhàn)斗。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jié)的描述。用了很多不一樣的修辭,景物仿佛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家》讀后感6
翻開這本席慕容的《槭樹下的家》的扉頁,上面的小字記著購于20xx年末,那時的我還在上大學,買來閑時無聊打發(fā)些時間,當時讀來是只是覺得她的文筆很細膩,讓人感覺心靈頓時變得很安靜。而現在再讀時,已是而立之年,已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才發(fā)現原來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著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通過她的文字,你會發(fā)現她善于發(fā)現身邊很多的美好,也許你我和她一樣生活著,會出門散步,會忙著煮菜燒飯,會和家人一起玩樂……,但你是否已經被日常生活中的瑣碎所淹沒,而忽略了其中的美好。從她筆下的天地里,你會感覺到她那種對親人、對朋友、對人生的熱愛。
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她被鳥的'鳴聲吵醒。幾十只小鳥在窗外的槭樹上集合吵鬧,那聲音特別細又特別嬌,可以聽出來它們的雀悅和歡喜。而且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就在窗外的槭樹下。仔細分辨,孩子們有的坐在矮墻上,有的是趴在樹上,他們不時發(fā)出嘰嘰咯咯地笑聲,那種極單純的快樂。席慕容在文章中,把孩子們清脆和圓潤的笑聲比喻成“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
在文中丈夫呵止孩子們“小聲一點兒”。她把這平常人也都有過的,平平淡淡又細致入微地關愛當作了一杯美酒,細細地品味。她寫道:“其實這時,我已經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裝安靜地躺在床上,享受他給我的關懷!彼枥L的畫面永遠是那樣的溫馨,純粹,安靜與感動。樸質的生命,原來可以這么的精彩與美麗。
山坡上的野草,孤獨的大樹,匆匆的過客,頑皮的小孩,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們內在的美好品質。她描寫的那些的平凡瑣事,總能撥動人們的心弦,讓你一同去發(fā)現世界中美好的一面。相對于那些卷帙浩繁、氣勢磅礴的巨作,席慕容的作品就像一股涓涓細流。帶給你遐想,帶給你甘香。
她說:“在花前,我是個知足的人,沒有一朵花不知道感謝!彼秊V掉了生命的瑣碎,只讓最悠長的美來定格人生。她還原了生命最初的底色。
如果你也被平時生活中的瑣事所煩累,不妨讀一讀她的書,放松一下心情,對生活多一份體會,對所擁有的多一份珍惜。
《家》讀后感7
“風刮得很緊,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樣在空中飛舞……”文章的開頭就以環(huán)境描寫開篇,“他的眼前是連接不斷的綠水……”有深意的結尾。讀完《家》,我的內心十分沉重又復雜。
封建社會的種種惡意悲慘殘酷與知識分子的無知、迷茫表現在種種方面。
對于大哥覺新的婚姻大事,父親竟用草率簡單的抓鬮決定,從骨子里透露出冷漠、無情、毫無人性的感情色彩,如此愚昧、無知。我也“親眼目睹”了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知識青年被封建社會的紐帶束縛,一步步被拉向深淵,沒有半點掙扎,我的內心很壓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想抓住他的衣領問他為何不反抗。在描寫方面,作者也“動了手腳”,只用第三人稱淡漠的形式“他想,他……”給環(huán)境籠上一層悲涼的社會面紗,與本文開頭大不相同,開頭以兩兄弟互相對話而呈現,給開頭充滿活力,有積極向上的情感,F在看來,或許作者只是想欲揚先抑、以樂襯哀罷了。
在“梅表姐”一節(jié)時,“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了。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我的境遇是不會改變的!币渤浞煮w現了當時的知識分子的無知思想。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雖大,但它們都是人造的,人可以通過斗爭來改變環(huán)境,但也需要時間,我悲哀他們生活在這個戰(zhàn)火硝煙彌漫、水生火熱、黑暗封建的社會里,若到如今,知書達理、文化淵博的人(不分男女)總有讓自己展示的舞臺,而不是從前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但也憤怒他們的無用哀悼,妥協(xié),退讓,我的情感十分復雜,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最最讓我欣慰的就是三少爺覺慧,透過紙書,我仿佛看到一個勇敢,敢于反抗的年輕知識分子,他比大少爺、二少爺更來得果斷,比如最后的離家出走,對“捉鬼”的反抗,但,他也有朦朧迷茫的地方。或許懷著少女對愛情的向往,我很期待鳴鳳與覺慧在一起,而不料鳴鳳抗馮爺婚不成投湖自盡,在我眼里的鳴鳳,是一個對愛情忠貞不渝、聰慧的女子,在死前她還心心念念想著覺慧,而覺慧——在這個時段卻不斷地放下、重拾、放下、重拾愛情,不夠成熟,表現彷徨、糾結。最后他們沒有走在一起,吞噬他們愛情的不是湖,而是黑暗封建的社會深淵。
《家》讀后感8
這部作品主要描寫的是在民國時期以高姓家族為代表的故事。在這個家族里,高老太爺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小之事都要聽他的。在這個大家庭里還有三位兄弟,分別是覺新、覺民、覺慧。他們三個兄弟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和特點,以及不同的生活經歷。雖然三兄弟都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但是面對新思想時,三個人卻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覺新是家里的長子,本來之前與自己的表妹相愛,但是迫于高老太爺的決定,最終還是與其他人結婚,本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覺民與覺慧相對于覺新來說,則表現的具有一定的反抗性。覺民不滿家里的決定,最終選擇逃婚。覺慧是在自己愛慕的丫頭鳴鳳跳湖死后,終于明白了一切。當然在這部作品里,也還有其他的角色。他們都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
在當時的社會,正是新舊思想的交替之際。不同的人們或者是說各個階層的人們面對新思潮的沖擊,展現出了不同的反應方式。高老太爺仍舊是封建思想的持有者和代表者,覺新雖然受自己弟弟的影響,接觸到了一定的新思想,但還是具有一定的軟弱性跟妥協(xié)性。面對現實跟家族的決定時,他仍然選擇了放棄抵抗。覺民和覺慧則一直選擇抗爭。大部分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高姓家族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小小的代表。整部作品則反映的是在當時社會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態(tài)。體現了革命在各個方面推進的'艱難性。要革新人們的思想,還需要一定的階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高老太爺,他一直幻想著四世同堂,讓自己的家族不斷的興旺。但是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他也逐步發(fā)現,一切都不是順自己的意,最終在自己臨死之際,終于明白自己的四世同堂之夢破滅了,家族也在走下坡路。時代潮流終將是向前進的。
巴金先生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也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概。他親眼目睹了在當時的社會,各個人們的狀態(tài)和行為。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時代潮流也終將是永遠源源不斷的向前流去。人們的思想也必須革新,必須順應社會的發(fā)展,否則終將成為時代潮流向前涌進的犧牲品。
《家》讀后感9
一個有思想,有覺悟,有抱負的青年出生在一個封建制度統(tǒng)治下的社會中,可以說是生不逢時,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個古老而專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話,那便是更大的不幸。
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之一《家》講述的正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期也就是被五四運動波及的封建時期,四川成都的“髙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族的沒落變化過程。文章以愛情和婚姻糾葛為主線,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贊了青年一代的反抗斗爭精神。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以飽滿真摯的筆墨,塑造出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藝術人物形象。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tǒng)治者、封建家長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統(tǒng)治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丫環(huán)鳴鳳,溫順善良地吞咽著舊禮教的梅表姐,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玨等等;更有受到新思潮影響、向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于反抗封建統(tǒng)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蕩,但是因處于“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而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熏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們反封建的抗爭,卻又屈從于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系著封建統(tǒng)治的權威,不能與心愛的梅結婚,更是將自己溫柔賢惠的妻子推向了死亡。這些人物無一不被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影射出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在這個看似光鮮亮麗、尊卑有序的大家族實則內里早已敗壞不堪,老一輩的封建頑固派與受到新思潮影響的青年激進派,二者之間存在著無法磨合的矛盾,引發(fā)出了四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悲劇故事。因為封建的罪惡,一具又一具冷冰冰的尸體刺痛了我們的雙眼,讓人對這個黑暗的社會和黑暗的家庭感到無比的悲憤與痛恨。
在這樣的天空之下,人們被舊禮制蒙住了雙眼,看不見光明,看不見希望,整日被牢籠所束縛,過著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這時,唯有掙脫束縛,懷著希望,像主人公覺慧一樣,舍棄牢籠,遠赴他鄉(xiāng)追求光明,才能重獲新生,才能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家》是文學界的瑰寶,用樸實的文字將社會真實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深思。
《家》讀后感10
巴金在一九三七年曾在他寫的一篇《代序》里大膽地說道:“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彼龅搅。在這封建大家庭分崩離析的過程中,他赤裸裸地揭露了那個時代國民的麻木愚昧和社會“吃人本性”真實的一面。
作為主人公之一的覺新,無疑是全書最“華麗”的悲劇。他是處于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犧牲品,他是新思想和守舊勢力之間抗衡的矛盾產物,他以自己無數次的無奈悔恨委屈求全演繹了自己徹頭徹尾令人聲淚俱下的悲劇人生,也注定成為舊時代陪葬之一。他欠梅的,欠瑞玨的`,欠剛出生就永失母愛的新生兒的,該拿什么償還?可憐的人啊。新的號角已經吹響,公明的審判即將開始,陽光刺穿陰霾,撕裂開一條口子,他分明地看見了,那些腐朽不堪處處散發(fā)糜爛氣息的舊事物迅疾化成一股洶涌的激流席卷而來,他退縮了屈服了,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接受了。如果當初他勇敢些爭取和梅的幸;蛟S一切都會迥乎不同。
覺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縱覽全書,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最后的不同境遇,正是由他們不同的個性決定的。
鳴鳳的抽泣,梅的落淚,瑞玨的慟喊,盡湮沒于千百年來的忠孝禮義。她們的眼前“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上面躺滿了年輕女子的尸體”,“這條路是幾千年前就修好了的,地上浸飽了那些女子的血淚,她們被人拿鐐銬鎖住,趕上這條路來,讓她們跪在那里,用她們的血淚灌溉土地,讓野獸們撕裂、吞食她們的身體!边@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
但是終于出現了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他寄托了我們的希望,帶給我們一點新鮮空氣,尤其是在自己房間門口義正詞嚴義憤填膺地痛批要來他房間捉鬼鬧事的陳姨太克明一群人,令人眼前一亮并為之熱血沸騰。那個時代正是需要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更何況還是一只風雨飄搖中自位難保的紙老虎。覺慧,他終于沖破了黑暗,踏上了光明,他在身先士卒地宣告“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取過來。”
如今再通過此書穿越那腥風血雨的年代,不由地為覺慧倩如存仁喝彩,他們奏響了舊制度的葬歌,奏起了那一整代進步青年所夢想著的新社會的催生曲,他們向舊禮教滅絕人性的罪惡,令人齒寒的污穢發(fā)起了強有力的控訴!昂H丈鷼堃梗喝肱f年!彼麄兪怯赂业男律。
《家》讀后感11
讀完《家》,一種壓抑的心情才有所解脫。
我用了兩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部小說。它所引起的感覺跟我之前看電影時是完全不同的。它極大地引起了我同情、悲憤的情緒,甚至影響了日常的心情。
《家》是一部記錄一個正在崩壞的資產階級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這個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著不可避免的家庭糾紛、勾心斗角、壓迫與不公,但又因處于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著令人驚喜的反抗。悲與歡、壓迫與反抗成為小說中涌動的激流。而其中最動人心弦的是,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殘酷壓迫下受苦、掙扎而不免于死亡。因此小說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悲憤與控告的呼聲,把斗爭的鋒芒指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害人的、束縛人的封建禮教,并暗示它必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僅僅在這么一個大公館里,就有了那么多不同的命運,而更多的是悲慘的命運。覺新的順從、鳴鳳、梅芬、瑞鈺的慘死。都讓人沉浸與悲痛中。而封建的一切反映在此,愈加可悲。在每次的宴席上,祖父的'席桌上必定是靜得讓人不敢喘息的,祖父舉箸,他人方舉。因為祖父在這個家族中處于最高地位,代表著不可抗拒的權力。于是封建的等級制度與專斷淹沒了一個家庭的融洽與歡樂。還有,在瑞鈺臨產的時候,覺新竟被以婦人在家生產會讓長輩的靈柩有血光之災的鬼話要求把瑞鈺搬到城外!最后導致了瑞鈺的難產而死!這又是什么荒唐的封建禮教!竟把人推向絕路!
就如巴金先生所說的一樣,“我寫《家》的時候,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塊而兒受苦,跟一些人一塊兒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一起哀哭。”我也恨,恨這一切悲劇的緣由,恨這些可惡的封建制度禮教。所以閱讀的時候,我常常在曲折的情節(jié)中,在令人憤怒的場景中悲憤不已。里面有太多受苦受壓迫的人,有太多似乎只需跨出一步就能勝利的事實?墒俏也荒芴嫘≌f中的人物說話,只能任由心境壓抑。因而我閱讀的時候沒一刻是輕松的。幸而,小說中有了一個覺慧。他是進步的,覺醒的。他敢于反抗祖父的命令,敢于指責大哥覺新的“作揖主義”,他反抗家中腐朽落后又壓迫人的一切。于是他的覺醒意識時時促使他在言語上的搏擊。而隨著矛盾的激化,他的言語確實起到了打擊的作用。最后他離家,出走于更廣的空間。于是,仿佛一個舊的落后的封建時代在他背后落下了帷幕,另一個新的光明的時代在他的面前升起!!
《家》讀后感12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跟動物有關的好書——《黑熊舞蹈家》。
《黑熊舞蹈家》是動物小說之王沈石溪寫的一本中篇故事集。書中收集了六只熊和兩只獅子的故事,由《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和《黑熊舞蹈家》等8篇獨立的小故事組合而成。
在這本故事集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黑熊舞蹈家》。故事的主人公阿寶,是陽光大馬戲團里面跳舞跳得最好的黑熊動物演員呢!他表演的.“人熊交誼舞”更是馬戲團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之一。阿寶很有天賦,可是他心高氣傲,脾氣暴躁。而另一位黑熊動物演員叫圓球,雖然表演略遜于阿寶,可是脾氣卻好得不得了。有一天,某國元首夫人想和阿寶共舞一曲,工作人員覺得讓脾氣不好的阿寶陪元首夫人跳舞不太安全,便讓與阿寶長得相似但脾氣溫順的圓球去陪元首夫人跳舞。圓球一夜之間就成了明星,而阿寶卻從此被觀眾冷落。
阿寶不服氣,經常暴跳如雷,對圓球呲牙咧嘴,因為阿寶恨圓球搶了他的位置。為了保證圓球這棵“搖錢樹”的安全,工作人員把阿寶關進了禁閉室。過了一段時間阿寶獲得了一個去鄉(xiāng)下巡回演出的機會,阿寶意識到演員被關禁閉的嚴重后果,一改平時的壞脾氣,認認真真、廢寢忘食地表演?墒钱斔氐今R戲團,還是被關進了禁閉室。阿寶埋怨上天的不公,最終因過度憂郁絕食而死。
讀完這個故事,我很難過!我真為阿寶感到惋惜:為了錢,訓獸員和老板把這只稱得上是天才的黑熊舞蹈家——阿寶一步步逼向了死亡。我憤怒:訓獸員和老板只關心能獲得多少利益,卻完全不顧動物們的感受。阿寶也是一只講道理的黑熊,他并不是存心要傷害圓球,他只是喜歡跳舞,希望自己仍然能在舞臺上表演“人熊交誼舞”。馬戲團的工作人員怕它嫉妒圓球,竟把阿寶關了起來,這是多么殘忍的行為啊!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yōu)槲覀兏冻隽藷o私的歡樂和愛,我們在生活中要關愛小動物。我家養(yǎng)了一只小烏龜,我每天都會細心地照料它。喂它食物,給它換水,讓它擁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一到陽光燦爛的日子,我還要把它拿到外面曬曬太陽,讓它在我家生活得既舒服又健康。小烏龜就像是我們家的一員,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馬戲團的工作人員也能站在阿寶的立場上,多為阿寶想想,相信結果一定是不同的。
同學們,讓我們小手拉大手,一起行動起來。不要為了自私的個人利益,去傷害動物們的生命,讓我們和動物朋友和平相處。
《家》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彼得·潘》一書中《溫迪的一家》一文。生動有趣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彼得是一個永遠長不大,也不想長大的小男孩。他居住在美麗、遙遠的永無鄉(xiāng)里。那是一個像夢一樣的地方,有仙人和美人魚,他們都是彼得的朋友。在夜里,彼得飛進孩子們的夢里,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看美人魚,做海盜,冒險......陪孩子們度過一個個寂寞的夜晚。讀到這里我好羨慕:彼得住的地方真美麗,我也好想去看看這永無鄉(xiāng)啊!彼得的生活是多么的豐富多彩!盡管我的家鄉(xiāng)也很美麗,但是人們常常會亂丟垃圾。記得有一次,我在樓下玩耍時,還差點被臟水潑住,嚇得我再也不敢去樓下玩耍了。我真希望人們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家鄉(xiāng)也和永無鄉(xiāng)一樣美麗,節(jié)假日,我與小伙伴一起去郊游,讓我也擁有一個燦爛的童年。
一天,彼得來到了溫迪家,林太太走進了屋子,彼得就走了,卻把影子留在了溫迪家。林太太把它掛在了窗子上,可是,林太太看了一下,像一件濕衣服,于是,把它卷起來放進了抽屜。從此,溫迪一家得到了幸福。溫迪的父母相親相愛,孩子有美好的愿望。
讀到這里,我真為溫迪一家過著幸福的生活感到高興。因為我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從不為一點小事打打鬧鬧。爸爸媽媽還非常關心我的學習、生活。我擁有很多的書、玩具,還有自己心愛的樂器。小伙伴們到我家玩,爸爸媽媽會很熱情地招唿他們,使我有了許多好朋友。特別是我生病了,他們會陪在我身邊照顧我。我生活在這個家庭里真幸福啊!我呢,也和溫迪一家的孩子們一樣,有著美好的愿望,我想成為刑警抓犯人。爸爸說我膽子太小,從此我要練膽子,去鍛煉身體。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給爸爸媽媽帶去更多的快樂,長大后,我會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最讓我喜歡的是狗保姆娜娜。她會說人話。娜娜幫溫迪推嬰兒車。她給孩子們洗澡一絲不茍;給孩子們喂藥總非常準時;夜里,會哄孩子們睡覺;白天送孩子們上學去,從不忘帶雨傘。她是一個好保姆。讀到這里我想:溫迪一家和動物是多么和諧啊!善良的人們,讓我們一起保護動物,善待動物,讓動物成為人類的好朋友!
溫迪的一家是幸福,我也是幸福的,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我相信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家》讀后感14
在多數人對他嗤之以鼻時,唯我義無反顧地憐愛他,為他辯駁,為他申張,致以我對他地無限崇敬。他,便是巴金墨筆下的覺新。覺新,是高家長房的長孫。他也曾有過那樣美麗的憧憬,任年少時激情四溢的理想,青春激揚,義無反顧的追索,還有,一段青澀的戀情。而噩夢,封建禮教將他漸豐欲飛的羽翼禁錮束縛,將他謫入心靈受虐的牢獄之中,他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實在難以想象。覺新,是一個孤寂的叛逆者,他在無盡黑暗冷酷的禮教中掙扎;他又是一個無奈的順承者,在咫尺光明的洞口躑躅。因為一個長孫的名分,他極其無辜地背負了太多不該承擔地責任,他成為這個五房大家的主持者。他無能為力,他無法全然抵觸,他無止地掙扎吶喊又彷徨。無數次受辱,他潛藏內心的矛盾,又一個人默默承受,默默淚流,。忍。忍則安之,忍則和之。覺新可以忍受一切,忍受弟弟的責怪,忍受“懦夫”這個虛名。覺新絕不是懦夫,只是他深知自己的責任深重,他不可以為維護自己的幸福而棄去整個大家的寧和,他僅僅希望這個家一切安好如初,風平浪靜而已。所以他耗盡青春,流年去磨合圓潤一切矛盾,去周旋順承每一個人,亦去忍受一切不公或自私或愚昧。
現在的.我們,過于張揚,過于高調,我們無法忍受一切不公,我們喜歡說:“這對我不公平!”我們總是毛毛草草,憂憂匆匆,喃喃埋怨社會的不公。何必要如此計較呢,疲累于世呢?能退則和,能忍則安啊!孝。孝為道德準則,恪守孝道是人之本性,責任。覺新是個絕對守孝的人,他孝于父母,孝于這個大家。他不會去抗拒,不會去抵制父母的決定,盡管他犧牲了與梅芬的愛戀,忘卻了與戀人的思念,他摒棄了一切叛逆與浮蕩。就這樣,他輕輕在高老太爺的耳畔吟著,在父親心頭勸著,在所有人面前點著頭,靜靜答應著,無論他是否真正應了。覺新,當今社會,我們到何處才能尋聽到這樣的覺新,這樣的人并未匿跡。只是,只是我們每個人的冷淡與漠視讓那些默默付出的覺新深埋在生命旅程的腳印里。
我們總以為生活的充實滿足是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可到臨終了,我們何嘗會想不到那些未得到報答的覺新呢?他們曾經那樣在寂靜的暗夜里為你祈禱,伸手攙扶著你,直到生命結束。
《家》讀后感15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說《復活》之后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說以“五四”戶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著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衛(wèi)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于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說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著,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沖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huán)境生活下去,自我并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xù)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說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愿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悅早就被人剝奪了,我并不怪別人,我是自愿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說》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后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里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了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么?
屬于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著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斗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著愉悅,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的讀后感02-11
《家》讀后感09-21
《家》讀后感04-11
家的讀后感04-04
《家》的讀后感02-04
巴金家讀后感02-10
巴金《家》讀后感09-22
巴金家讀后感10-20
《家》讀后感范文04-06
巴金的《家》讀后感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