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天堂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form id="etzky"></form>
          <td id="etzky"><tr id="etzky"></tr></td>

          《小窗幽記》讀后感

          時間:2020-11-02 12:31:33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小窗幽記》讀后感

          《小窗幽記》讀后感1

            《小窗幽記》又名《醉古堂劍掃》,是明時江南才子陸紹珩從五十余部經(jīng)史子集中擷取精妙辭句,集結而成。作為一摘抄本,全書按照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這人生幾味分類碼放,意蘊雋永,管窺天下秘書靈笈。

          《小窗幽記》讀后感

            拿到這本書,很是欣喜。書偏厚,讀起來卻并不吃力。一字一句皆是編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選取。選詞排句并非易事,需要編者極高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趣味。午后小休,捧起書沐著光,一字一句去感受詩人或作者當時的心境,感嘆于他們對情感、情境、關系、人生的準確表達,驚才艷艷,讓人沉浸。

            身處眾人常念起“群居閉口”,在一人游蕩時“獨坐防心”。見他人金屋銀緞游覽世界,心道“道上紅塵,江中白浪,饒他南面百城;花間明月,松下涼風,輸我北窗一枕”,莫在那“人間驚見白頭”。關注于錢財?shù)壬硗庵,別忘抱上一壺酒,敬上這句“綠酒但傾,何妨易醉?黃金既散,何論復來?”舉世不知己清濁,有友吟唱“流水有方能出世,名山如藥可輕身”。

            清晨醒來陽光灑落庭院,方知何為“樓前桐葉,散為一院清陰”;喜鵲枝頭啼鳴,才喜“枕上鳥聲,喚起半窗紅日”。“青山碾為塵,白日無閑人”,唇齒相合,逸思翩翩。夕陽紅上山丘,方道“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閑情踏青,入得那隱世桃源,識得那“花關曲折”、“草徑幽深”,笑那云不認灣頭,落葉還敲門扇。

            豪情之人,多喜“友遍天下英杰之士”;善思之人,皆愿“讀盡人間未見之書”。詩酒興起,深夜出行,伴著樓頭幾明月,一腔抱負好像能平分江上半青山。指起那河中星辰,說是來客;笑在花叢,看那皎潔月光像極了你。聽到優(yōu)美女聲時,感嘆黃鳥讓其歌聲;見出塵佳人,笑青山學起眉黛。閑來烹茶,想起古人以雪得寒香。臨水講道,“聽去魚多樂意”。

            一個語句集錦的出版,必然隱藏了選者內(nèi)心的精神狀態(tài)和情趣,向讀者傳達他對人生諸事的理解,借前人之筆抒己之意。雖然這本書很貼合我對古時生活的一些想像:閑適淡然,煮酒烹茶,月下酌酒,踏雪尋詩。我驚訝于《小窗》字里行間傳遞出的安靜、虔誠與專注于自在之物的極簡氣質(zhì),經(jīng)過作者深邃之思的錘煉、甄別與提取,顯現(xiàn)出卓雅的東方含蓄內(nèi)斂的美學價值取向。但覺得一大缺憾是缺少對底層人民的關注,缺乏對一些苦、窮、忍、難的描述,更多透露出的是一種小資情趣。只能說這是選者眼中的漂亮畫卷,但不是社會眾生相。

            喜歡就多讀幾句或摘抄,不喜就跳過。在閑散的時間,與諸多古人進行了智識上的交流。以其流水之意,洗去一顆倦客心。

          《小窗幽記》讀后感2

            《小窗幽記》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遠的人生哲言小集,為明代文人陳繼儒所著。集中的內(nèi)容涉及了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商,從政,處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對當時糜爛庸俗的世風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觀的抨擊,流露著”好為清態(tài)而反濁者,好為富態(tài)而反貧者,好為文態(tài)而反俗者,好為高態(tài)而反卑者,好為淡態(tài)而反濃者,好為古態(tài)而反今者,不如混沌為佳”的一種無所拘束,高遠超脫的”難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陳繼儒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這充滿睿智的格言,像一縷深邃的清遠氣息,在這個天清氣爽的南國的初春縈繞著我。

            掩卷遐思,在這縷縹緲的清遠氣息里,我仿佛看見了一個覆滿幽古氣息的模糊輪廓,顫動在歷史長河悠遠的脈搏里,氤氳在我難以理解的思緒里。這里面除了高遠超脫的哲性以外,還存在著種飄逸雋永,極其慎密且有份量的理性思維。這理性的思維對于時常感性的我來說,是否是片未通曉的領域?

            這片未通曉的領域如同平實生活中生動的細節(jié),反映出生活的常態(tài),是生活底部不變的部分。我一直走在生活的現(xiàn)象里,卻溺陷其間,渾然不知。猶如塵世間蕓蕓眾生相,遠遠望去,他們構成了光怪陸離的浮世表像。但有誰會走近前去,留意其中的底蘊,近而得出了然的通透?或許,這片領域也如人生一樣,需要被生活歷煉厚淀的心靈去感知。

            以我現(xiàn)在的閱歷和積淀,恐怕還無法參透其精髓,因此也無法做到心平氣和。在集中潛心領會,感性的思維卻時常把我逼進思考的死胡同里。雖然這些蘊含哲性的格言已經(jīng)深入了我的記憶,成為我思維的一部分,可我并不了解它們潛隱的靈魂。

            品讀一本充滿智慧的集子,其實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內(nèi)在的精神形態(tài),以及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一個劃時代的成果。作者在集中所言的文字,是對人生的體會,是種觀世的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種真理。這種真理是以一個人所達到的巔峰狀態(tài)來評定其價值的,而不是將他的巔峰和他的深谷持平來綜合他的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與弊的兩面性,這本集子可以在歷史的長河里流傳下來,是因其所言訴的思想有著深藏的文化底蘊。直到今天,仍有發(fā)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這本集子再如何的廣為傳誦,也不會再現(xiàn)當時的真實性。因為時空業(yè)已轉變,人們的價值觀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傳播的詮釋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語氣,接受者則又有著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種最細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變味,使之產(chǎn)生多重意思。

            由此看來,《小窗幽記》與現(xiàn)實有著多么矛盾的稟性。它就如一個淀滿歷史斑駁的古董一般,歲月將它打磨成高清遠致般的形象,亙古吟唱著烏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像上雖有著流光溢彩的文明,偶爾也會被人去觸摸,擦拭,溫文而雅的品賞,甚至利用。但當人性最底層的私壑難填時,當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離雙眼時,便會悲哀的被湮沒在塵世利欲熏心的皺褶里。

          《小窗幽記》讀后感3

            明代陳繼儒所作的《小窗幽記》與王永彬的《圍爐夜話》、洪應明的《菜根譚》并稱為“中國人修身養(yǎng)性”的三本必讀書,《小窗幽記》讀后感。這幾部書中零散地記下不少人生哲理、處世箴言,論起道理來也各有千秋,其中能讓我反反復復看上多遍、愛不釋手的,就是這本《小窗幽記》。

            同樣是哲學小品集,《菜根譚》像極了一部嚴格的家訓,骨子里透出一股宋明理學特有的傲慢與拘謹,行文格式也大多采用對仗工整的格式。而《小窗幽記》不同,其文風散漫隨意,卻又字字珠璣;格式隨性自由,卻透出一種慵懶的韻律。我是一個俗人,自然更偏愛于這種流暢簡明的敘述風格,而非刻意追求工整的晦澀文字。

            其實,從行文風格的無拘無束,也可猜出書中所述的人生觀是如何的豁達自在。他說“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在歷盡世態(tài)炎涼后,他卻能從生活點滴中尋來無數(shù)閑情雅趣,怎可謂不超脫?只是為了保住這一份淡泊的心境,他也必曾付出代價,因為“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中勘過”,所謂的淡泊名利、鎮(zhèn)靜安寧,只有經(jīng)過塵世繁華、浮生紛擾的考驗而不動搖,才算得真正的超然。我總覺得不會有人生來便只有一顆淡泊名利,不為紅塵所擾的心吧。誰沒有年輕過,沒有熱血過?又有誰從來便只求“出世”而未曾“入世”呢?陳繼儒在書中展現(xiàn)的,是他對無拘無束的自由人生,高遠超脫的審美人生的追求。

            不過既然有追求,便顯出他并未達到如此超脫的境界;即便達到了,那也是在寂寂紅塵中狠狠滾過一遭之后了。他是不是也曾捧出一顆火熱的真心,卻讓現(xiàn)實社會的冷水一點一點潑熄了激情?我想是的,他應該也曾寂寞郁郁?逼品矇m的背后,或許只是深深的疲憊。因為他有過感慨:“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了無時”,F(xiàn)在能夠停止,一切便終止了;如果想要事情都了結,那么終究沒有了盡的時候。人生無盡,追求無盡這個天才而孤獨的靈魂是什么時候開始疲憊,揮揮手嘆一句“罷了”,便將一切過往都休去的呢?隔著數(shù)百年望不穿的時光,無人能得知真相,但當我們細細品讀他有感而發(fā)的一條條議論時,卻能清晰地尋到那變化的心路,這或許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之一,它像生命一樣靈動,會歡笑,會嘆息,也會漸漸成熟,一點點老去。

            對于人生道理,他并未以訓誡的語氣談起,而只是如探討一般提出自己的看法,給人以頗多回味。也許有時,他會說些見聞歷事,如“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潭;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zhàn)”;也許有時,他會感嘆起風雅景致,如“陌上繁花,兩岸春風輕柳絮;閨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歸遲,青駒別易,多情成戀,薄命何嗟”;也許有時,他會閑談起那些憂傷動人的典故,如“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夢,空憶十二巫山”。往往他還未談起道理,便已情境至處,心意自處,使人豁然開朗,有所頓悟。

            慧心之書,理應反復推敲琢磨。多讀便多悟,常常思考,細細品味,也許書中自成一世界。

          《小窗幽記》讀后感4

            也門近一個月里似乎有了許多閑暇的時間,也可以做些閑事!缎〈坝挠洝芬菜愕蒙铣S浶念^,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時在書院雜志上看到本書的選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頗合當時處境,似有所感。之后看過電子版之后,覺得還是紙質(zhì)的舒服,就打算買本書,到書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譯、評注太啰嗦了,還是看原本有味道。

            準備打印下來,但也沒有打完,放假時間也多了,就抄寫下來吧,也可以邊抄邊讀。這段時間過年回家一趟,看書抄寫的時間也被分割開來,加之有時游戲也耽擱了許多,五萬余字竟然抄寫許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寫點感想。首先從體裁上劃分,該書屬于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小"當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為句子短小吧,少則幾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積少成多,全文五萬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讀中篇或者長篇小說,還好是小品。"品"則是因為其中滋味需要細細琢磨,不是草草看過就能理解。這也符合閑暇時的讀書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讀,一心一意的仔細品,以此消磨時光,但不至虛度時光。

            然而縱觀抄寫讀取的過程,其實是相差許多,為了趕進度,句子多是快速看過,至于味道,除極少數(shù)有所感觸,大多是淡淡的,這也符合常規(guī):越是心動,越是不得到。雖然該書分為12卷,每卷都有個題記,但卷題和正文的關聯(lián)總是顯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牽強附會形容。這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理解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

            為了不使抄寫僅僅是抄寫,下面勉強對每卷做作個小結和分述。卷一集醒題記中"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也是相當程度的刻畫了人的原動力:欲望。大一學管理學講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也是相當細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說欲望。而以六根六塵六識也很精到。

            該卷中,"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饑餓;構千楹而招徠賓客,孰若葺數(shù)椽之茅以庇孤寒"講"財";"仕途雖赫奕,常思林下的風味,則權勢之念自輕;世途雖紛華,常思泉下的光景,則利欲之心自淡"講"權","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簡,賢人之言明,眾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會心之語,當以不解解之;無稽之言,是在不聽聽耳"、"寒山詩云:有人來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小窗幽記》讀后感5

            明代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洪應明的《菜根譚》和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號稱我國修身養(yǎng)性三大奇書,自從問世以來,一直備受國人的青睞和推崇。

            本人曾在閑遐之余,對洪應明的《菜根譚》、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二本奇書泛泛的讀過幾遍。盡管均不得要領,但也收獲頗豐、教益匪淺,特別是對加強自身修養(yǎng)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然而,對陳繼儒的《小窗幽記》一直未能抽出時間拜讀。近來,閑來無聊,將之找出,誠心拜讀,以度光陰。

            不想,當翻開卷宗后,驀然間,格言妙語,小品片句,躍然眼簾,使人爽心悅目,心曠神怡。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或含蓄蘊藉,或情趣盎然,令人津津有味,回味悠長。

            《小窗幽記》,是我國最傳統(tǒng)、最具有影響力的為人處世經(jīng)典之一,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是修身、齊家、治國者的人生哲理,是經(jīng)商、從政、賢達成者的枕梁寶典。

            《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她并不是陳繼儒先生個人著述,而是其摘取各種文章中的精妙語句編撰而成,屬格言警句類小品文。

            《小窗幽記》始于“醒”,終于“倩”,分為集醒、集情、集峭、集靈、集素、集景、集韻、集奇、集綺、集豪、集法、集倩十二集。完整的《小窗幽記》全文有1420句,已成格言的有近200句之多。

            《小窗幽記》內(nèi)容涵蓋了立德、修身、讀書、為學、立業(yè)等諸多人生話題,贊美人世間一切真情實感,勸勉人們要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學識和良好的性情。

            《小窗幽記》文字清雅,格調(diào)超拔,陳說利害,以言醒世,指點迷津,且語言凝煉,玲瓏剔透,精辟透徹,入木三分,一字字一句句,促人警覺,益人神智。

            從《小窗幽記》分篇來看,側重各有不同。從“醒”篇來看:借自己的著述來警醒后人在昏睡和醉生夢死中醒來;從“情”篇來看:對真情的推崇,以及對人間真情難久的感傷;從“峭”篇來看,對當權階層中的腐敗行為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

            從“靈”篇來看:對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對語文文字的肯定和贊美;從“素”篇來看,提倡社會要用自己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產(chǎn)品去充實和更新人們的精神世界;

            從“景”篇來看,只有熱愛大自然的人,才能真正欣賞到大自然的美。從“韻”篇來看,提倡社會和人的風雅,并指出風雅是一種涵養(yǎng),善意的附庸風雅并無害處。

            從“奇”篇來看,對正統(tǒng)的封建說教和陳舊的表現(xiàn)形式的抗拒和蔑視;從“綺”篇來看,對情欲的審美價值予以直率地肯定。

            從“豪”篇來看,渴望不甘現(xiàn)狀,勇于變革的豪杰出現(xiàn);從“法”篇來看,對當時法度社會的深刻反思;從“倩”篇來看,表達編者渴求人們的真情實感和人間的美好。

            同時,從第一卷“醒”、第三卷“峭”、第十一卷“法”的引言,可以看到編者貶黜濁惡世道的筆鋒何等犀利。從第二?“情”、第八卷“奇”、第十卷“豪”的引言,足可以感受到編者謳歌人間真情、渴望刷新社會的心情是何等熱烈。而且,其它各卷的引語,也無不閃爍著編者深厚的人生智慧和敏銳的審美感悟的.靈光。

            通觀全文,我們可以體會到中華民族在悠久歷史中結晶成的博大豐厚的人生智慧和靈活多妙的表現(xiàn)形式。如“苦惱世上,意氣須溫;嗜欲場中,肝腸須冷。一“溫”一“冷”,何等鮮明;“儉為賢德,不可著意求賢;貧是美稱,只是難居其美。”何等通達。

            又如“看書只要理路通透,不可拘泥舊說,更不可附會新說!敝该髯x書應采取的態(tài)度,何等精辟。再如“有世法、有世緣、有世情,緣非情則易新,情非法則易流!,以“法”、“緣”、“情”三者涵蓋人際關系,又是何等的睿智。

            通讀全篇后,盡管本人一時難以對書中所有的意思完全領會,但感悟有“五”。

            一曰“醒”。即做人要清醒!鞍驳靡环鍥錾,人人解醒”!靶选睂τ谝粋社會、一個人來講尤為重要。故此,楚大夫悲愴高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醒”是第一要務,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貴,天地宇宙才真實。盡管“糊涂”是做人的一種境界,但“清醒”也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所以,該糊涂時則糊涂,該清醒時則清醒,在糊涂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清醒中裝飾一份糊涂,這才是做人的真諦。故此,陳繼儒先生將《集醒》作為全書之重放在開篇之首。

            二曰“守”。即做人要有操守。如“澹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過。”又如“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边如“多躁者,必無沉潛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jié);多言者,必無篤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币约啊按笫码y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見識!钡取

            三曰“淡”。即做人要淡泊!拜p財足以聚人,律已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薄拜p財”是一種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得到。“律己”是一種精神,是一個人對自身自覺自愿的要求,“量寬”既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一個人的素質(zhì),又是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的品格!吧硐取笔且粋人把自己置于表率位置的體現(xiàn),讓行動代替語言,讓行動勝過語言。又如“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jié)之為真”等。

            四曰“閑”,即做人要悠閑,是編者津津樂道的主題之一。“閑”主要指參透名利、生死,領悟人生真諦后的心靈的鎮(zhèn)定、平和、安詳、從容,但也有勞逸結合的旨意。書中云:“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在勞動人民的“休閑權”普遍受到重視的今天,重溫古人關于“閑”的審美感悟,覺得有一種親切的意味。還如“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yǎng)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于此也”等。

            五曰“超”。即做人要超脫。就是不能把生活看成是各種物欲的表象,而要超越物欲,達到“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境界”。所以,在書中,編者反復叮囑世人要善于“超脫“。因此,人不僅要善于生活,還要善于欣賞生活、表達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欣賞真善美,表達真善美,創(chuàng)造真善美。如“田園有真樂,不瀟酒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游;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等。

            《小窗幽記》自問世以來,即成為時人的歡迎,以后歷代均獲得高度的贊譽,并被今時的讀者視為古人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的經(jīng)典寶訓。

            因此,無論你是從政、治學、經(jīng)商者,還是創(chuàng)辦實業(yè)者,無論你是成功者還是暫時的失敗者,只要能認真讀一讀這部人生哲言小品集,都會開卷有益的。

          《小窗幽記》讀后感6

            閑暇時,讀《小窗幽記》就像煮一壺清茶,茶香繞梁。

            在盛夏的午后,慵懶的時光就著甘甜的山泉給自己泡上一壺好茶,耳聽蟬聲陣陣,竹聲泠泠,坐在青石瓦的屋檐下,一只老貓臥在腳旁,一邊品茶一邊讀書,記載著有關歲月和光陰的陳年舊事,人生何其快哉。

            《小窗幽記》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分為十二卷: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

            語言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引人深思。一些寫景色和生活感悟的句子,有清雅之氣,絲毫沒有粗俗艷麗之感。作者從不同內(nèi)容入手,卻始終貫穿一個主題,則我們身而為人應該如何在世安身立命、如何與人相處、待人及物。

            初讀《小窗幽記》確實為之驚嘆。尤其讀到“遇嘿嘿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徒,應須防口。結瓔整冠之態(tài),勿以失之焦頭爛額之時;繩趨尺步之規(guī),勿以用救死扶危之日”。

            即使是放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于今人。

            寥寥數(shù)語,卻是道明了一個“度”字的準則。不同的情況得分不同的場合,哪怕是梳妝打扮,循規(guī)蹈矩也需要看天時地利人和。面對世間萬事,除了要懂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何處之外,明辨什么可為什么而不可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一個“度”。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后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边@幾句話時,我發(fā)現(xiàn)這些話語真是一語中的。即便是現(xiàn)代人,我們依然面臨這些問題。作者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yōu)槿颂幨,與人相處要懂得分寸,有度。我們都喜歡聽贊譽之詞,但是贊譽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違心的,我們一概不知。所以,語氣喜歡別人當面稱贊我們,還不如,我們自己做好自己,不要給人留下口舌,讓我們不被別人背后論斷。我們與人相處也懂得分寸和距離,過分膩在一起,不懂得分寸,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厭煩。

            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作者也說了很多。類似于“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惟書不問貴賤貧富老少,觀書一卷,則有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薄熬佑谌,當于有過中求無過,不當于無過中求有過!钡鹊。

            《小窗幽記》總體上是一卷不錯的書,值得多次反復閱讀,揣摩。

            總的來說,皆為儒家道家宣講人生倫理道德之書,做學認字、為人處世、安生立命、心態(tài)境界各方各面皆有涉及,雖然不乏封建文人的教條,但更多的是飄逸超靈、不為世間俗念所拘束的自由色彩,傲視蔑俗,糞土金錢權貴的平民意識,還有崇尚山水、浮生悠閑的自然態(tài)度,算是中國上下數(shù)千年人與事相處的點滴箴言,是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深刻提煉。

            我逐字逐句讀的時候,經(jīng)常會隨著一段話衍生的聯(lián)想到某句古代的詩詞和古代人物及某個事件的典故,或者受話中啟發(fā)總結出適合自己或者愿意去嘗試的現(xiàn)今社會為人處世的要領,碰撞出了很多的思想火花,每一章會有對自己比較受用或者難以忘懷的字句,包括書上原文和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標注。

          《小窗幽記》讀后感7

            一周的制度起草要把腦殼掏空,也沒了什么心情寫文,就寫寫在看的《小窗幽記》吧。

            有些書就像嚴肅的老師一樣,告訴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有的就像一位智者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而有的就如一位哲學家: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

            看小窗幽記的時候,我覺得作者眉公更像一位平和的長者,慈眉善目坐在那兒,講講涵養(yǎng)心性,為人處事,再聊聊養(yǎng)生的常識,還有一些美學的熏陶,輕風細雨一般滋潤著讀著的心田,不知不覺感受著他的智慧和灑脫。你看: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繁花似錦,柳密如織的美好境遇中,不受束縛,來去自如,才是有方法的;狂風暴雨中,站得住腳才是有原則的。

            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安逸享受的生活使多少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珊镁安怀T,美夢終會醒來,到頭來只是夢幻的一場空。唯有智者不受繁花粘身,柳密纏身的誘惑,拿得起放得下,在這樣的境遇中來去自如。賭場揮金如土的氛圍吸引無數(shù)人前往,贏一局還想贏,輸一局想翻本,結果越陷越深傾家蕩產(chǎn),少有人小賭怡情全身而退。而今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戲,用著父母的錢不愁衣食,卻以為這樣的日子會長久下去,但也有人看清現(xiàn)實,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尋找出路。

            順境之中保持自己的原則很容易,可當情況危急,原則不能救命時,你是否還會堅持。常被討論的道德問題“在窮困潦倒快要餓死時,是另可餓死也不放棄道德原則,還是舍棄原則偷食飽肚”總讓人難以回答,難以取舍。而就拿生活小事來說,總有自稱有原則的人,不闖紅燈也被定義為自身的原則,并對不守紅綠燈的人車之以鼻。當偶然一次快要遲到,遲到將被扣除獎金,這樣的原則是否還能守?

            懶可臥,不可風;靜可坐,不可思;悶可對,不可獨;勞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每一個人在說到“懶”得時候,不是疾言厲色地批判就是嗤之以鼻地蔑視,唯獨眉公說,可以啊,你懶的時候,只要躺下待著別動,千萬別著了風就行。黃帝內(nèi)經(jīng)說風是百病之始。風夾雜著濕寒之氣,在人們懶散的時候,衛(wèi)氣不能固表,這時候它趁虛而入,會打亂你身體的平衡,是不是像一位和善的長者?

            接著他又說:想要清凈的時候,可以安坐,但是不要思慮過多。這個看似容易的建議,其實現(xiàn)在好多人也做不到,我想靜靜,每次都這么說,可心靜不下來,要不就東想西想,想出一大堆煩惱事,不是有句話叫: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嘛,F(xiàn)在人常愛說的一句話:我心好累啊。深深的吸氣,慢慢的呼氣,靜點、靜點、再靜點。

            如何度過苦悶期呢?可以與人說說話,千萬不要獨自垂淚到天明。我們都很喜愛的一位北宋文學家、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先生人生際遇沉沉浮浮,實在坎坷,好在他胸襟開闊、通達樂觀。在被貶黃州的時候,生活困頓、貧病交加,他并沒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積極去面對,墾荒東坡造田,東坡居士因此流傳千古。

            與此同時他又廣交朋友,徐大受、朱壽昌經(jīng)常帶著酒肉來看望他,又有馬夢得、潘酒監(jiān)、郭藥師、龐大夫、古農(nóng)夫、和一位大嗓門彪悍婆娘、道士、和尚這些朋友,他們飲酒夜游,半夜醉醺醺爬過城墻然后各回各家。他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兩賦一詞,業(yè)余時間還研發(fā)出了東坡肉、東坡湯,本來是苦不堪言的流放生活,讓他過的有了詩和遠方,黃州也因他受到世人的矚目。

            我們試著通過《定風波》來探究蘇東坡在那段艱苦的日子里的精神境界: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要在意穿林打葉的雨聲,吟著歌悠然自得地走著,在這兒竹杖草鞋正好走道兒,誰怕?任憑風吹雨打,自在過自己的一生,風微涼,吹醒帶著酒意的我,山頭剛放晴的太陽迎面照過來,回去吧,對我來說這些都無所謂。

            豁達之情由此可見。誰都有苦悶的時候,但是想想,你能比人家蘇先生還慘嗎?

            勞累的時候可以飲酒,不可以飽食;醉酒的時候可以睡覺,不可以貪歡;勞累時過度飲食,首先傷腸胃,其次腦細胞因缺氧容易導致大量壞死,當然眉公那個時代的酒精度數(shù)沒有現(xiàn)在的高,也就相當于餐前開胃酒了。喝酒喝醉了,就乖乖躺下睡覺,別再讓他老人家操心了。

            偶然讀一讀《小窗幽記》,心平氣和方能看清世事本質(zhì)。書中的清言名句雖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方法,卻可引發(fā)我們的思考,以書中短句思索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為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辞遄晕,反饋于生活。

            也希望,細讀之,有醉意,有古意,有劍意,有俠氣。

          《小窗幽記》讀后感8

            《小窗幽記》,又名《醉古堂劍掃》,是明代陳繼儒所著,分為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集,書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其內(nèi)容主要闡明涵養(yǎng)心性及處世之首,表現(xiàn)了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之情,文字清雅,格調(diào)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被稱為中國最傳統(tǒng)、最具影響力的為人處世的經(jīng)典之一,與《圍爐夜話》《菜根譚》并稱處世三大奇書。

            其實處世之道,就是為人之道,今天我們要立足于社會,就得先從如何做人開始。在如何立身處世方面,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歸納出的“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灑脫是養(yǎng)心第一法”四法,建議人們保持達觀的心境,平和地為人處世。陳繼儒還在集中寫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執(zhí),執(zhí)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這便是對于某些塵世中人的當頭棒喝吧!

            很多聲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稱譽《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是能夠悟透生死關、看破名利場的智者,這并不為過。書中有句話,“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譚;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zhàn)”,其中閑適而安逸的生活態(tài)度打動了我,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不用“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眉公懂得如何從生活中尋找最簡單的快樂。正如村上春樹在《蘭格漢斯島的午后》中寫到的,他自己選,購內(nèi)衣,把洗滌過的潔凈內(nèi)衣一件件卷折好,然后整齊地放在抽屜中,看到它們安靜舒適地排列著,就可以感覺到一種微笑而真確的幸福。林清玄也在《簽紙禪心》中提到自己在一個早春到日本的日光山去看紅葉,夜里在山上的小徑散步時,找到一家賣面的小屋,吃面時打開筷子的紙袋,掉下一張紙條“今天天氣真好!”,之后他這樣寫:“我吟哦這句話,俯瞰夜色中泛著淺藍色的山谷,谷中月光下的楓紅點點,忽然覺得不知今天天氣真好,人生也是非常幸福的!”不禁想起我曾經(jīng)偶然看見的一句禪語:“你且坐在雪峰,看最后一朵雪蓮開放”,這種平淡而意味深長的情調(diào)誰不向往呢?活著,不就是為了遇見美好嗎?

            書中也有作者對于讀書的見解——“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yǎng)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于此也”,青衫淡茶,幾卷在手,書中的芳草們,漫步湖岸,如同佳人拖曳長裙,步步生蓮,紙頁里含著水滴,光透過,遼闊的海會更加遼闊眉公卻要我們永葆那一廂單純,一如未曾讀過書一般便好。我無法理解其中的真意,但細細想來,這是一種讀書的境界。

            黃永玉曾經(jīng)問沈從文:“三月間杏花開了,下點毛毛雨,白天晚上,遠近都是杜鵑叫,哪兒都不想去了我總想邀一些好朋友遠遠地來看杏花,聽杜鵑叫。有點小題大做”沈先生閉著眼睛,半躺在竹椅上悠悠地說:“懂得的就值得!”就是這樣,懂得就值得!懂得《小窗幽記》中的那份不一樣的達觀,也就值得去體味了。

          《小窗幽記》讀后感9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趨名者醉于朝,趨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聲色車馬,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者天下矣,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醒。”這是《小窗幽記》醒篇,講的是人們?yōu)榱粟吤鹄、為了聲色車馬而奔逐,好似魔障般沉醉其中。

            《小窗幽記》的作者是陳繼儒,這本書與《菜根譚》、《圍爐夜話》合稱為為人處事三大奇書!缎〈坝挠洝肥加谛哑K結于倩篇,講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力求人心態(tài)放平、積極向上,不要陷入是非爭斗中,這也是古人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寄托,也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一本指導書。

            每當因為某些事情生悶氣的時候,拿起這本書細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心境會慢慢平復,焦躁的情緒也會慢慢被書中的文字安撫。“心茍無事,則息自調(diào),念茍無欲則中自守”。心里沒有什么事情,則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氣息,心念沒有欲望,則可以自行堅守。一切的煩惱來自于欲望,來自于自尋煩惱,倘若沒有過多的欲望,平常心對待事物,堅定信念,自然也沒有什么可煩憂的。

            做人做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個不可置否。不過,莫要因過多的計較而迷失了自己,莫要因途勝的欲念失去自我,也不要因一絲的頹廢就放棄夢想。做人做事,以求心安的同時,要和睦友鄰,孝順親人,在人生旅途中活出精彩的自己。

            最后,帶著“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的處事態(tài)度,相信未來自有一番天地!

          《小窗幽記》讀后感10

            我房間的陽臺不算大,剛好給一人坐著,上面掛著一扇小窗,一扇很普通的小窗。

            總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點點安逸,這小窗成了我最好的選擇。在黑夜的彌漫下,在月光的映襯下,我悄悄的坐在陽臺上,靠在小窗旁,聆聽著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閉上眼,我和它們仿佛在交流著,傾述著,帶著淡淡的哀傷,淺淺的痛苦。一睜開眼,又是沉默的黑暗。沒有電視的吵鬧,球場的狂歡,課堂的沉悶,馬路的喧囂。在這里,黑幕被拉下,月兒爬上枝頭,向我的小窗投下一點點銀光,似乎散作一把把粉末,灑在我肩上,銀光閃閃,甚是有趣。愛上這黑夜里的小窗,無論生活有多么辛苦,學習有多么坎坷,這小窗總不會嫌棄我,總是一如既往的敞開懷抱,擁抱我,沐浴在黑色中,享受在月光中,僅此而已。

            從那不大的玻璃,我看見雨腳在那里撲落撲落跳,我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我可以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我想象它們的威力比我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窗會使想象豐富起來。

            我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星,無數(shù)像山、像馬、像巨人似的形形色色的云彩:我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點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想象中展開。這真是一個可愛的夜晚。

            可是——曾幾何時,天不再黑,馬路上的燈光愈來愈亮,撕碎了這美麗的帷幕;夜不再靜,汽車的喇叭愈來愈響,打破了這沉默的寧靜。再也沒有月兒的微笑,再也沒有銀色的粉末灑在我的肩膀,她似乎害怕地躲了起來,玻璃上掠過的黑影不知為何愈來愈少。這些朋友似乎在漸漸離我而去。

            不!我要抓住他們,我要留住這陪伴我和小窗度過每一個夜晚的朋友們,我拉開窗,不顧一切的把手向前伸去,可是,我什么也沒抓到——窗外不知何時多了一張碩大的防盜網(wǎng),牢牢的罩住了小小的窗。我輕輕把頭靠在小窗上,綠葉的述說,紅花的感嘆,小樹的哀愁,低草的無奈又一次次在我耳邊回響,不,這次多了幾聲抽泣,小窗的抽泣。我靠在窗邊睡著了,在夢中,我夢到了小窗,看到了小窗以外的世界,如童話般的世界,我幻想的世界,不僅僅是我看到的,還有我想到的。那些黑夜,那些月光,那些雨,那些風,那些雷,那些電,那些云,還有那些黑影,歷歷在目。就是透過這小小的空白,多么神奇。

            夢,終將醒來,當太陽把金光灑在小窗上時,我也該返回到我忙碌中的生活里去。

            呵,多么美麗的小窗,多么深沉的夜晚,多么美麗的月光,多么多么。

          【《小窗幽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窗幽記讀書筆記范文07-26

          小窗花剪紙圖片教程08-23

          小窗花的剪紙詳細步驟10-24

          創(chuàng)意小窗花剪紙圖片教程08-23

          幽夜初三作文07-23

          孫羽幽《黃昏的!犯柙~07-31

          劃過天際的幽藍作文800字02-20

          白鯨記讀后感英語09-01

          雙城記英文讀后感06-09

          昆蟲記讀后感【熱】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