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讀后感1
書是知識的海洋,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寒假我讀了<感恩父母>、<成語故事>這兩本書,我十分喜歡<成語故事>,因為這本書看起來個性有意思,我們的學習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成語,有些成語的字我認識了,也學會用了,卻不明白它們從何而來,比如"朝三暮四"這個成語,這個寒假,我向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媽媽讓我到成語故事里去尋找答案。
帶著疑問,我打開了書,哈哈,這下它們的來歷我全明白了!我就說一下"朝三暮四"這個成語的來歷吧,古時候有一個老人養(yǎng)了一群猴子,因為他養(yǎng)的猴子很貪食,所以他想了一個辦法來教訓猴子。
一天,他對猴子說:"明天給你們吃栗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猴子聽了發(fā)起怒來,他又說:"好吧,那就早上四個,晚上三個。"猴子聽了,高興得翻跟頭,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老人變換了手法。
"朝三暮四"的來歷是不是很搞笑?夠幽默搞笑吧!而且,看完這本書后,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成語,更了解了它們的來歷。在今后的說話寫作運用上都會有許多的幫忙,我今后做事必須要一心一意,不能朝三暮四。
成語故事讀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xiàn)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zhàn)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住。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賬,諷刺說:“你就是現(xiàn)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崩罟饩捅魂P了一夜。等他復職了。就想方設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
他發(fā)現(xiàn)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讀后感3
最近,我讀了許多書,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成語故事》。在這本書里,寫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為人處世的、堅強意志的、求學求知的等等,這本書還圖文并茂,每個成語既有出處、解釋和例句,又有精彩的故事,十分有趣。
在這本書里有100個故事,讓我最喜歡的是妄自菲薄和目無全牛。妄自菲薄,是講形容過于小看自己。講的是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幫助劉備打天下,建立政權,劉備死后,劉禪即位,可劉禪沒有治國的才能,也胸無大志。而諸葛亮寫了《前出師表》,在其中寫到了蜀國文武官員為蜀國拼命效死,而劉禪也應該發(fā)憤圖強,振奮精神,萬萬不可以小看自己。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正確地看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目無全牛指技藝達到精通純熟的地步,它講了在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叫庖丁的廚師,他解剖牛的技藝十分高超,把刀分牛分得非常好,哪是肉,哪是筋骨,下刀的時候在筋骨之間的縫隙中游動,連閉著眼也可以解剖牛的身體,這可是他練了幾十年才到的境界。這讓我知道了我們要過多年的探索和一朝一夕的實踐才能獲得成功。
很快,我看完了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歷史知識,又讓我能掌握成語的涵義和使用方法,使我在日常生活中能靈活地運用成語。我以后還要多讀這類書,讓我學有掌握更多的知識。
成語故事讀后感4
這學期,老師推薦我們看了幾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中華成語故事》了,它里面有許多成語故事,使我增長了很多知識。
書里面的成語很多,有精忠報國、背水一戰(zhàn)、破釜沉舟、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臥薪嘗膽等。其中,我最喜歡要數(shù)《精忠報國》這個故事了。它寫的是抗金名將岳飛在參軍之前,他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到了軍中,打了很多勝仗,后來做了元帥,帶領岳家軍南征北戰(zhàn),不斷打敗金軍,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我覺得祖國養(yǎng)育了我,我現(xiàn)在必須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另外還有我喜歡的一個故事《臥薪嘗膽》寫的是越國和吳國打仗,越王勾踐只好去求和,并帶著夫人到吳國做了三年的奴隸。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越王勾踐時刻不忘恥辱,最后終于除掉了吳國,報仇雪恨!
成語故事讀后感5
這幾天我讀了《成語故事精選》這本書,這里面講的都是常用的成語,里面不僅有四字成語如名落孫山、黔驢技窮、朝三暮四,還有八字、十字的成語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
這本成語故事書不僅講了有關成語的故事,而且還講了成語的意思和用法。有些成語我只知道它的故事,不知道怎么用,比如諱疾忌醫(yī)這個成語,以前我不知道怎么用它,現(xiàn)在我知道它用來比喻怕別人批評而隱藏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可以造個句,小明寫作文不好,媽媽給他指導,他總是諱疾忌醫(yī),拒絕指導。還有的成語故事很特別,例如:刮目相看,這個故事是兩個成語的出處,除了刮目相看還有吳下阿蒙。朝三暮四,原意指用詐術欺騙人,但人們不了解它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朝秦暮楚比喻沒有原則,反復無常,所以朝三暮四也就這樣來用了。造個句子:小明今天想讀這本書,明天想讀那本書,真是朝三暮四!
讀完這本書我有三個收獲:首先,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成語,這些成語是我以前壓根不知道的,其次,我知道了一些成語的意思,這些成語我以前聽說過,但不知道意思,再其次,我掌握了一些成語的用法,這些成語我聽說過也知道意思但不會使用。
成語故事讀后感6
寒假里老師推薦我們讀了幾本好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華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還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tǒng)美德。 媽媽說,只有正確地理解成語的意義,才能恰當?shù)仂`活地使用它,為自己的'口頭交際和書面寫作增添文采和活力。
這本書中精選了兩百多則常用成語,簡明生動,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會政治、軍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識,還從中學習借鑒前人的智慧和經驗。當我讀到《玩物喪志》這個成語故事時,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寫信勸武王的事所感動。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滅了商朝以后,號召遠方各國都來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國來了一位使者,送給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這只狗有四尺多高,兩眼十分機靈,深得武王喜愛。從此, 武王每天都顧著玩這條大狗,連國家大事也不顧。后來,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喪志,連忙寫信給武王,勸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應該勵精圖治。武王看了這封信,忽然反省過來,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話很對。從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業(yè)業(yè),不敢荒失,周朝的統(tǒng)治也得到了發(fā)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喪失進取的志向。學習也是一樣,不能沉迷于玩樂,荒廢學業(y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成語故事讀后感7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古時候的楚國,那天剛剛祭祀完,于是主人拿出一壺酒招待過來幫忙人。這時有人建議通過畫蛇比賽的方式,誰畫的最快,誰就能獨享這一壺美酒。大家都想得到這壺美酒,于是都答應了。比賽開始了,大家都忙著畫起了蛇,有一個人畫的特別快,不一會的功夫就把蛇畫好了,他看到別的人還都沒有畫好,于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給蛇畫上了腳。當他畫完想去喝酒的時候,別人一把搶了過去,說到:“從來沒人見過蛇長腳的,太多此一舉了!庇谑沁@個人眼睜睜看著別人把酒一飲而盡。
這個故事告訴一個道理,做事情的時候要實事求是,不要多此一舉。多余的東西不但不會加分,反而會被扣分。在事情即將完成的時候,不要被所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干一些無謂的事情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拱手相讓。越到最后關鍵的時候,越要沉住氣,不要飄飄然,要尊重事實。生活中畫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喂魚的時候,每次少許魚食就夠了,如果你給的太多,它們就容易撐死;寫毛筆字的時候,本來寫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一筆,結果字更丑了。
成語故事讀后感8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幾本書,有《愛的教育》,《貝絲的快樂農場》,《父親的城》,其中還有我最愛看的《中國成語故事》。
雖然,書還沒看完,但是從已經看過的故事中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如;“半途而廢中”的樂羊子,在賢惠妻子的勸告下,做到了路不拾遺,明白了一塊布要一寸一寸,一尺一尺才能織起來,如果剪斷,那從前的時間就白白浪費了,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需要日積月累,才能成功,如果半途而廢,和剪斷這塊布有何不同呢。而我有時候就聽不進老師和爸媽的勸告,沒有耐心,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常常受到老師和爸媽的批評。
還有,“程門立雪”中的楊時,為了繼續(xù)求學,放棄做官,千里迢迢冒著大雪去拜訪老師,正巧遇到老師在睡覺,他就恭恭敬敬的站在門外等候,直到老師醒來,但他已成了雪人。楊時這種對老師的尊敬和熱愛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和他相比我是那么的渺小。
看看我,經常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在講課,而我在東張西望,做小動作,不認真聽,既對老師不尊敬,又沒學到知識。最后還得受老師和家長批評;夏天,爸媽怕我學習熱,于是就把空調打開,而我卻在里面玩,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
看這本書,同時也讓我領略到了“曹沖稱象”里的曹沖的機智;“愚公移山”里的愚公的恒心……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更是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成語故事讀后感9
我囫圇吞棗的看完了一本《成語故事》,通過簡單的閱讀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成語,成語言簡意賅,深刻雋永。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大事理,學習知識。
鑿壁偷光說的是漢代學者匡衡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
囊瑩映雪講的是晉代有個叫車胤和孫康的人,因家境貧窮沒有燈,把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用其發(fā)出光束當燈來讀書。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將厚厚的石板滴穿。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叫鍥而不舍的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茍子的《勸學》一文,其中一段寫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棄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段,但是如果不聽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可以把它們刻穿!彼砸谩板浂簧帷钡木駚韺W習。這樣就一定能成功。這些成語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語海洋中的幾朵奇葩。通過閱讀,讓我感悟到學習和讀書的重要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學習和讀書同時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兒苦后甜。我們從中就應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學習,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校上要靈活運用,不能按圖索驥,更不能東施效顰,學會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些古人是我學習的榜樣,只要鍥而不舍,不畏艱難,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成語故事讀后感10
《成語故事》這本書里包含著各個成語不同見解和哲理。比如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故事,比喻用粗淺的東西引出完美.珍貴的東西;再比如聲東擊西這個成語故事,指制造出要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而有一個故事,叫懸梁刺股,故事里的人物讓我深感敬佩。
在戰(zhàn)國時期有個叫蘇秦的書生,他的身境非常之坎坷,曾到一位隱居深山的鬼谷子那里學習學成后,他想去各國游說,找一個一官半職。蘇秦曾來到秦國,在一個小旅店里住了兩年,一連給秦惠文王上了十次奏章,宣揚自己治國主張?墒,秦惠王沒有采納,蘇秦在心灰意冷的時候回家了;丶抑,親戚.鄰居們都看不起他,這讓他感到非常之慚愧,決定要發(fā)奮讀書。從此以后,他整天都在家里讀書。到了晚上如果打瞌睡,蘇秦就會拿旁邊的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經過一段時間的苦讀,終于掌握了更多治國道理.對各國的軍事更加的了如指掌。這就后來成為戰(zhàn)國時代一位具有響當當?shù)拇罂v橫家。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學會他那種勤學苦練.發(fā)奮讀書的精神。
【成語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短綆汲深成語故事01-15
聲東擊西成語故事01-13
耳提面命成語故事11-02
不倫不類成語故事10-29
成語故事覆水難收10-14
舍我其誰成語故事09-24
才疏意廣成語故事09-21
歲不我與成語故事09-03
塞翁失馬成語故事08-29
爾詐我虞成語故事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