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優(yōu)秀讀后感1200字
聽說遲子建這本書是幾年前的事了,但沒有找來看。一直覺得與書相遇是一件與機(jī)緣有關(guān)的事情。
有些時候,可能會特地跑到書店尋找,或在圖書館的書架前逡巡,充滿期待的目光掠過或新或舊的書本,像貪戀溫度的手指輕輕的撫觸。但倘使是在某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心緒被無休無止淅淅瀝瀝的雨攪得紛亂,郁積了一股莫名的煩悶,回頭的時候,恰好看到朋友手上拿著一本《額爾古納河右岸》。眉眼間頓添了欣喜,抑制著涌上來的小興奮對她說:“看完借我!边@,豈不是更妙!
遇到一本好書是緣,傾聽一個好作家講一個故事是幸運(yùn)。和這本書的相遇,便是這樣的一份欣喜,它輕易地驅(qū)散了陰雨帶來的不快,使我的心情變得清清爽爽。
它第一次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展示了我國東北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人的滄桑歷史和沿革變遷。為我打開了一幅以一個民族的歷史為背景的斑斕畫卷。畫風(fēng)并不粗獷,充滿溫情和悲憫的情懷。
故事久遠(yuǎn)但輪廓清晰,緩緩地流淌出來,從一個年屆九旬、這個弱小民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嘴中。她將她的故事講給雨和火,講給兒孫搬遷時遺漏在營地的東西,講給自己鹿皮口袋里那些喜歡的物件和一束剛采摘的紫菊花……并不執(zhí)意念給讀者。斷斷續(xù)續(xù)的低沉而不沙啞的聲音有節(jié)奏地敲擊著空氣,灑落下點點帶著塵埃的星光。讓我的心慢慢融化在他們的故事里。
這是一個與馴鹿相依為命的民族。他們在中俄邊境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保持著一個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習(xí)慣,馴鹿帶領(lǐng)著他們遷徙或者停留。
他們居住在尖頂有孔可以看見星星的“希楞柱”里,那是一個游牧民族拆遷便利的臨時之“家”。不同于我們傳統(tǒng)的紅瓦白墻的磚架建筑。它本身由木頭制成,在森林中與樹木和諧的`輝映,不顯得突兀。尖頂處的小孔既是火塘排煙的通道,又用于與自然溝通。一個可以看著星星入眠的民族是浪漫的。那種大自然的“赤子”的真純是我們這些被機(jī)器和工業(yè)文明“喂養(yǎng)”的現(xiàn)代人早已失去了的。
他們保持著一種原始的情感:熱烈的愛和瘋狂的恨。用不完的“咆哮”的激情。沒有面具,也從不偽裝。因不能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被迫從母命結(jié)婚的金得在新婚的篝火燃燒的正旺的時候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用盡自己一切的愛和力量去拯救別人的妮浩,流干了自己的眼淚;悲哀不幸繼而轉(zhuǎn)向怨懟仇恨的伊芙琳聲聲咒怨。不管是愛,還是恨。它們都注入鄂溫克人的血液里,再通過毛孔和呼吸釋放出來。真實,干凈,讓人動容;驉郏驊z,或怨,或恨。都毫無做作和掩飾。
他們保持著一種原始的勇氣,在大自然給予的傷害面前從不坐以待斃。他們絕對會奮起反擊,即使死亡也不會認(rèn)輸。白災(zāi)(雪災(zāi))對他們以之為“親人”的馴鹿有巨大的威脅。男人們從集訓(xùn)營回來,顧不得洗去滿身的疲憊就去找尋在大雪中走失的馴鹿。嚴(yán)寒奪走了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健壯的拉吉達(dá)。
他們信奉瑪魯神和薩滿。依賴薩滿跳神來治療疾病,趨避災(zāi)禍。黑夜來臨,薩滿披掛神衣神帽,敲起神鼓,跳起身子輕盈的舞蹈,舞姿里飽含著噴薄欲出的激情。他們用自己的神力保佑自己氏族善良的人們和馴鹿。仿佛遵循著某種交換的定律,薩滿救起一個生命,便要失去另一個生命。這生命有時候是某只有靈性而善良的馴鹿,但通常卻是和薩滿最親近的人。
【《額爾古納河右岸》優(yōu)秀讀后感1200字】相關(guān)文章:
河與岸高一作文01-17
童年河讀后感05-04
《童年河》讀后感11-25
母親河優(yōu)秀作文11-16
《童年河》的讀后感09-19
《童年河》讀后感(15篇)10-01
《童年河》讀后感15篇09-30
童年河讀后感(15篇)09-03
《童年河》讀后感8篇08-04
童年河讀后感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