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瓜田李下」的意思
導語:瓜田李下,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場合。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成語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成語解釋
發(fā)音:瓜田李下 guā tián lǐ xià
出處:三國·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解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樹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別人懷疑。因此,“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懷疑的場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 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經(jīng)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diào)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用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定語;同瓜李之嫌
成語典故
典故一
袁聿修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齊臨漳(今河北臨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靜,很有見識。據(jù)說,他九歲時就做了州主簿,十八歲時就做了州中正,兼尚書度支郎中,后來又升為博陵太守,且政績突出,很有聲望……。他所以政績突出又很有聲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夠為官清白自守,從不收任何賄賂。
據(jù)說他在尚書的十多年里,從未曾接受過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聯(lián)名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個雅號:“清郎”…… 。當然,“清郎”也有為難的時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經(jīng)兗州。兗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敘述別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綢想送袁聿修作為紀念。
這就叫袁聿修為難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復思索之后,袁聿修還是謝絕了,并留書曰:“我這次路過這里,與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謹慎的。我們不能忘記古人說過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彎腰提鞋子,走在李樹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話。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領(lǐng)了。白綢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話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沒有再勉強他。
典故二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擔任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xiàn)陜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实劬鸵赃@件事來問柳公權(quán):“郭寧是太皇太后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么過失,現(xiàn)在只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權(quán)說:“按照郭寧的貢獻和功績來說,派他到郵寧去當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無什么好爭議的,可是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后的,并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quán)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成語「瓜田李下」的意思】相關(guān)文章:
成語瓜田李下的故事04-03
成語“瓜田李下”造句01-19
瓜田李下成語故事01-27
瓜田李下的成語故事01-14
成語故事:瓜田李下01-22
瓜田李下的出處與成語故事04-15
無地自容的意思「成語意思」07-15
「成語意思」道聽途說的意思06-07
成語同舟共濟的意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