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拜謝是不是褒義詞
褒義詞是情感詞語的一種,俗名“好字眼兒”,又稱“褒詞”。凡含有贊賞、嘉許、褒揚(yáng)、獎(jiǎng)掖、喜愛、尊敬、美好、吉祥等感情色彩意義上的詞,就是褒義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拜謝是不是褒義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詞性】
褒義詞
二、【詞語注音】
bài xiè
三、【基本詞意】
釋義:行禮表示感謝;十分感謝
出處與詳解
1、《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下》:“解狐薦其讎於簡(jiǎn)主以為相,其讎以為且幸釋己也,乃因往拜謝!
2、《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項(xiàng)王曰:‘壯士。賜之巵酒!’則與斗巵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3、唐·韓愈 《賀張十八秘書得裴司空馬》詩:“旦夕公歸伸拜謝,免勞騎去逐雙旌!
4、《三國演義》第八回:“少頃席散,允曰:‘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疑!荚偃葜x而去!
5、明 馮夢(mèng)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使盡食其余,別取簞食與肉,置囊中授之。靈輒拜謝而去!
6、《西游補(bǔ)》第十五回:“ 唐僧 面上微笑,叫 白旗 放了綁, 八戒 又一連磕了一百箇頭,拜謝 唐僧 。”
7、清·程麟 《此中人語·廣寒宮掃花女》:“ 鄭驚喜拜謝!
四、【拓展延伸】
1、教師節(jié)誠心送祝福!感恩昔日多提點(diǎn),拜謝明日兩相助;九月菊開教師節(jié),思念過往恩師情。不求富貴開兩支,但求福祿安康壽!
2、今天中元鬼節(jié),多把鬼神拜謝;感謝鬼神諸仙,來向神靈許愿:一愿工作順利多賺錢;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滿;三愿沒病沒災(zāi)體康。凰脑概笥焉畋让厶。
3、我修函來尤其表現(xiàn)我的衷心感謝拜謝對(duì)于…
4、適逢感恩節(jié)到,拜謝恩情當(dāng)主張;昔年滴水恩,沒齒都難忘。今朝常憶起,銘恩于心上;短信不在有多長(zhǎng),感激之意當(dāng)奉上;愿你感恩節(jié)快樂幸福,開心健康。
5、拜謝諸君,神保諸君,愿天佑吾國。
6、萬圣節(jié)即將到來之際,把鬼神拜謝;謝諸鬼諸仙,向神靈許愿:愿朋友步步高升多賺錢,家庭和睦又美滿,沒病沒災(zāi)又健康,生活甜蜜又悠閑。
7、今天中元節(jié),多把鬼神拜謝;感謝鬼神諸仙,來向神靈許愿:一愿工作順利多賺錢;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滿;三愿沒病沒災(zāi)體康健;四愿朋友生活比蜜甜新樂吧。
8、拜謝諸君。愿天佑吾民,天佑吾邦。感謝你們。上帝保佑你們。愿上帝保佑美利堅(jiān)合眾國。
9、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于前廳正中設(shè)座,錦繡鋪地,內(nèi)外各設(shè)幃幔。
10、白無忌命部屬退開條大道,再度揖讓拜謝,道:不敢,區(qū)區(qū)淺水焉能困蛟龍,周兄見。
11、王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于前廳正中設(shè)座,錦繡鋪地,內(nèi)外各設(shè)幃幔。
12、出海平安歸來,仍要拜謝媽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還專門請(qǐng)戲班子為天后娘娘唱戲答謝。
13、于是打恭作揖拜謝,又說道:如今我爹他岌岌可危,我想盡快救治我爹,還請(qǐng)幫主允許我和飛娘離開此地幾天。
14、大量求夠推薦票,收藏!小弟拜謝!
15、那些道士推開格子,磕頭禮拜謝恩,抬出缸去,教:“徒弟,取個(gè)鐘子來嘗嘗。
16、束生、翠翹拜謝太爺玉成之恩,上轎歸家,好不興頭。
拜謝近義詞
叩謝
【讀音】
[kòu xiè]
【解釋】
拜謝,泛指表示深切的謝意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操曰:“劉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來未遲!卑傩者抵x。
【例句】
明·馮夢(mèng)龍《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秋公即焚起一爐好香,對(duì)天叩謝!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他說受過先老太爺多少恩德,定要當(dāng)面叩謝少爺。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十三回:賈珍感謝不盡,說:“待服滿,親帶小犬到府叩謝!庇谑亲鲃e。
清·昭梿《嘯亭雜錄·盛司寇》:“上大怒,命侍衛(wèi)反接公赴市曹,與金文淳同置于法……后上悔悟,命近臣馳騎并金赦之,公施然叩謝如常!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到了長(zhǎng)行這日,公子便拜別家祠,叩謝父母,帶了一行人等先行赴任。
《太平天囯故事歌謠選·翼王做壽》:“話剛講完,老爹和所有貧苦百姓都一齊上前向翼王叩謝。”
拜謝反義詞
問罪
【讀音】
[wèn zuì]
【解釋】
1、亦作“ 問辠”。指出對(duì)方的罪狀而加以責(zé)備或討伐。
2、審問罪犯以定罪。
【出處】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正欲問罪於 爾朱 ,出卿於桎梏。”
《隋書·煬帝紀(jì)下》:“ 商 郊問罪, 周發(fā) 成 文王 之志!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hào),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叛賊乎。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xiàn)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父興兵問罪,如何解釋?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恐使君不知,特差某赍哀書呈報(bào),并求使君盡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陽問罪。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接望》:“土宇方驚騷動(dòng),問辠欲全忠勇!
魯迅 《三閑集·通信》:“蓋天下的事,往往決計(jì)問罪在先,而搜集罪狀(普通是十條)在后也。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遣中郎將董卓來代將我兵,取我回京問罪。
明 馮夢(mèng)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 :“次日,早朝禮畢,幽王宣公卿上殿,開言問曰:‘王后嫉妒怨望。咒詛朕躬,難為天下之母,可以拘來問罪?’”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葛巾》:“日已向辰,喜無問罪之師。”
【拜謝是不是褒義詞】相關(guān)文章:
德高望重是不是褒義詞02-09
櫛風(fēng)沐雨是是不是褒義詞02-10
龍躍鳳鳴是不是褒義詞02-09
無出其右是不是褒義詞02-08
無懈可擊是不是褒義詞02-04
持之以恒是不是褒義詞02-05
海枯石爛是不是褒義詞02-07
功成不居是不是褒義詞02-07
頑強(qiáng)是不是褒義詞02-05
來龍去脈是不是褒義詞02-07